“本次会议主题是‘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胸痛中心建设’,紧扣会议主题,我们精心设计了‘胸痛中心建设、指南与策略、血栓论坛、相关药物治疗及并发症防治’等论坛,目的是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为云南省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规范化治疗及胸痛中心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在本届年会上,我们还将在云南省完成由霍勇教授牵头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II期项目(STEMIII期项目)’的启动,这对我省的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具有里程碑意义。希望通过项目的开展,建立起政府、社会、医院四位一体的STEMI区域性的救治体系,医院提高STEMI救治水平,使云南省的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及胸痛中心建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平台。”这是本次大会主席杨丽霞教授于年8月22日在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成都军区第九届心血管内科专委会学术会暨“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胸痛中心建设”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发言。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由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成都军区心血管内科专委会主办,医院承办的盛会,此次会议邀请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全军心血管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高炜、钱菊英、黄岚、聂绍平、向定成等教授对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及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急诊介入策略及血栓抽吸术、胸痛中心的质控管理、胸痛中心运行中的重要节点把握、致命性胸痛的处置流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及并发症防治的最新进展、心血管疾病诊治的最新指南等进行了专题讲座及精彩病例分享。
本次大会主席,医院杨丽霞教授主持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韩雅玲、舒方、陈瑛、黄岚、钱菊英、陈珏、向定成、曲鹏教授。云南省医学会秘书长舒方,医院、全军心血管内科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医院陈瑛副院长分别做了开幕致辞。
本次会议异彩纷呈,为与会者呈上了一席丰富的思想盛宴。医院的霍勇教授就《急性心肌梗死现代治疗技术—模式—体系》进行了精彩发言。霍教授提到,STEMI救治要以早期再灌注治疗为核心技术—模式—体系全面提升。关于体系提升,霍教授讲到“在国家行政指导和支持方面,国卫办医函[]号文件指出积极建设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急救体系,主要目标是提高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率;缩短STEMI患者早期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医疗费用。中国医师协会为落实政府指令,切实保障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医疗质量,组织专家团队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案设计,在年立项开展国家医疗质量改善项目-《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全面推进,重点评估。规范救治体系技术包括一个中心,医院,三种转运,一个中心是指静脉溶栓,溶栓后PCI;医院是可行PCI医院和不可行PCI医院;三种转运是指拨打急救电话,救护医院,救护车转运直达导管室,转运至可行PCI医院。”
医院的韩雅玲教授就《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指出,“目前STEMI再灌注治疗的时间窗主要延迟在以下4方面:首先是很多患者因误判病情或就医意识医院救治;第二是院前急救系统和转运体系不够健全,很多情况下急救车未能及时将STEMI患者转运至就近的能快速实施再灌注治疗的医疗单位,医院溶栓后未能将患者及时转运到可完成急诊PCI医院;医院内部STEMI治疗的临床路径不够规范,致使患者到达能够实施急诊PCI医院后,亦在许多院内环节上被延误救治:包括急诊科、CCU、导管室之间未能开通绿色通道,从患者入急诊科至溶栓时间(DTN)超过30min,从入急诊科至急诊PCI开通靶血管时间(DTB)超过90min等,后者常有患者或家属迟疑签字手续、不配合医生治疗决策的因素参与其中;第四是社会救助尚机制不够健全,部分患者因费用问题而延误诊治。”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期间进行了由霍勇教授牵头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Ⅱ期项目”启动会,杨丽霞教授提到,伴随着STEMIⅡ期项目的启动,必将以项目为龙头带动胸痛中心今后的发展,争取在省内建立起STEMI区域救治网络,以胸痛中心整医院中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转运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例数,医院溶栓、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结合的联合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医院的院内救治流程、医院之间的转运、医院与急救系统之间的协作,更好的为驻地军民患者服务,促进西南地区急性心梗规范化救治事业的发展。
同时,会议召开了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和第九届成都军区心血管内科专委会全体委员会议。
据悉,本次会议大会主席杨丽霞教授,是医院心内科带头人,心血管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副组长,全军老年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心血管内科专委会常委,成都军区心血管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委会常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全军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基金6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著余篇,SCI杂志18篇,出版专著3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省和军队成果三等奖10余项。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十一五”科技先进个人,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军区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和杰出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全军心血管内科专科中心、成都军区心血管内科研究所、国家卫计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中国胸痛中心、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和昆明医科大学博士、硕士生联合培养点、云南省冠心病综合防治省创新团队、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综合实力雄厚,区域技术优势明显。已形成集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保健、科研和教学五位一体的特色医疗专科。目前开设五个病区张床位,其中冠心病监护病床(CCU)28张。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余万元,每年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余例,年门诊4万余人次,年收治余人次。
全科现有医护人员人,其中医生38名,拥有博士9名,硕士8名;高级职称6名,发表SCI论著30余篇,国家统计源期刊余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省和军队三等奖10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面上课题、军区重大课题、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和项目子课题、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军区计划课题多项。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4名,硕士研究生3-6名,在读研究生20名,已毕业43名。科室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获军区“十一五科技先进单位”,军区联勤部“基层建设标兵单位”,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国家卫生部“巾帼文明岗”,国家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等称号。
本次会议集各地医学精华于一体,邀请了国内近百名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出席,在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及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等方面为与会代表带来了心血管内科专业的新技术,在短短三天的时间内力求以最精炼的内容展示心血管内科最全面的进展,促进心血管内科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