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这个面积仅有3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集聚了近15万流动人口和7.5万本地居民,流动人口将近是本地人口的2倍。人口基数大、人员流动性强,社会治理难度大、为民服务难度更大。
怎么办?今年以来,枫桥街道以“三整合”基层改革为契机,通过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优化机构设置、推动资源下沉、理顺体制机制、健全配套体系,有效形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的“1+4”基层治理模式,一个基层治理效能高、服务群众能力强的“三整合”基层改革“枫桥样本”正现雏形。“党建+网格”融合创新赋能社会治理新格局
赋能社会治理新格局金秋9月,漫步枫桥街道富康新村,车辆停放井然、环境干净整洁、居民笑容满面……一幅洁净亮丽、文明和谐的美丽社区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为年建成的老小区,富康新村的美丽“蝶变”,源于一次刀刃向内的“尝试”。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枫桥街道党工委在富康新村探索试点了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元共建”,社区、小区、居民“三层共治”,党建、民本、服务“三心共享”的“三三制”模式。
富康新村通过将支部建在小区网格上,推动支部建设与小区网格两网融合。在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小区7名党员通过“N+X”模式选举成为业委会委员,占业委会总人数的77.8%。业委会负责人兼任党支部副书记,党支部书记当选业委会副主任,29名党员按照楼道细分服务网格,依托富康新村“党社之家”为平台,联合物业和业委会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三者之间建立了以党员为核心的小区治理集体行动机制,同时,通过建立常态化的三元融合共建机制,每月固定一天共同在小区开展巡查,及时发现、研判并化解问题。同时,依托富康新村“党社之家”平台,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定期开展议事服务,社区、小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共商小区事务。此外,西津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区域大党建作用,整合排定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形成工作合力,联合共建定期开展义诊、防范金融诈骗宣传等各项惠民活动,为居民带去福利。如此也给富康新村带来了新变化,“三三制”模式将小区党员群众凝聚在了一起;通过强化社区组织领导,将治理权力下沉基层一线;通过强化小区主体责任,推动小区有序治理;通过激发居民自治功能,着力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使社区美誉度和党群满意度持续提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融合互嵌,共同作用,进一步激活小区治理的勃勃生机。富康新村“三三制”基层党建治理模式是枫桥街道“三整合”基层改革的一个缩影。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枫桥街道深化基层党建共驻共建,形成了机关党工委、社区党工委、总公司党委、非公委“四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城市基层党建共驻共建格局;加强网格党组织的建设,形成了“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架构,实现了“党旗插在第一线,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推动党建与网格深度融合,形成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党员干部为基本力量,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专业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广大群众“多元主体参与、多级网格共推”的“一核多元”模式。同时,以GIS技术为基础,将全街道7个社区划分为个基础网格,组建专职基础网格队伍;设置3个商贸网格,组建专职商贸网格员队伍;划分24个企业网格,组建综合执法队伍。至此,基本形成了基础网格与专属网格相结合的基层网格治理服务体系。此外,枫桥街道推进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机制改革,实现“指挥中心为枢纽、一张网格全覆盖、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网格+社会治理”服务机制,构建了党组织引领、多主体参与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治理机制,确立了事件上报、核实、受理立案、分拨、处置、核查、结案归档、满意度反馈的闭环流程管理。如此,通过“力量下沉在网格、情况发现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治理模式由“单打独斗”向“合力抱团”转变,依靠“铁脚板”,网格服务由“等服务”向“送上门”转变,通过发挥“网格+”优势,做强民生、做优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赋能社会治理新格局“没想到我的老人优待证可以这样办理,真是太好了。”
近日,年满70周岁的辖区居民吴根其通过网格员代办的新方式,成为枫桥街道首位享受整合基层行政审批服务后的枫桥居民。“一开始真不知道可以代办,这样的服务很贴心。”
提起代办服务,吴根其赞不绝口。自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伊始,枫桥街道充分发挥枫桥街道网格化治理机制优势,通过借助自己开发的“住枫桥”App、“富民政策雷达”等信息管理系统,以大数据为支撑,以社区第三级网格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审批服务的高度融合,全力以赴尽早为辖区居民提供枫桥特色行政审批服务。
“与以往需要居民自行前往辖区为民服务中心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相比,现在网格员利用大数据可以提前筛选需要进行行政审批的居民,通过提前电话预约的方式,提供上门服务。”
帮助吴根其办理老人优待证的网格员陆文娟介绍,他们会准备好封口袋,在居民将身份证、户口本等原件放入封口袋后,现场封口并拍照,随后拿到为民服务中心的时候,开封前也需要拍照,在完成审批作业后,所有材料再次放入封口袋封口拍照,所有代办服务1天完成。事实上,为实现便民惠企新效能,枫桥街道把办事的“窗口”当作“三整合”基层改革的“主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硬件上枫桥街道把最便捷宽敞的办公场所留给居民,枫桥为民服务中心大厅(一期)面积达平方米,已开设20个窗口,可办理85项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划分为自助服务区、综合服务区、便民服务区、行政服务区和等候服务区(先锋驿站)等五大功能区域,进驻7个自助设备,提供免费打印复印、残疾人阳光卡增效、社保查询等服务。并设置引导牌、窗口吊牌、工作人员座牌,公示进驻部门、服务事项、收费清单和工作人员信息等,工作制度统一上墙,提供老花镜、宝宝椅、手机充电、雨伞租借等人性化服务。
在软件上枫桥街道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借助枫桥自主开发的“住枫桥”App、“富民政策雷达”等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居民信息证照库,共享数据资源,沉淀证照信息,深化网上“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依托“住枫桥”App,实现26个事项在线审批、55项公共服务在线应用,切实做到“让百姓少走路,让数据多跑腿”。同时,枫桥街道还成立专业化网格员队伍,位专职网格员覆盖全街道、连接居民家,并全面配备18名全科社工,实行“一门受理、全科社工、全能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此外,还建立健全“首问责任”“AB岗”“限时办结”“错时延时服务”等工作制度,加强考评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提升服务水平。
一体化集成指挥平台“智慧大脑”让服务更贴心
赋能社会治理新格局吴兰芳是枫桥街道专职网格员,近日,在一次例行巡查中,她发现她所服务的小区存在垃圾桶无相应分类标识,而且小区还存在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吴兰芳把这些信息上报到街道集成指挥平台,几秒钟后,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做出回应,将信息转交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不久后,网格员向一体化平台传来照片,显示相关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整个处置过程用时不到1小时,办结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事实上,为实现公共服务高效化,在“三整合”基层改革中,枫桥街道积极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集成指挥中心,建设了平方米的指挥大厅,配备了面积达33平方米的一体化全景展示LED大屏。
一体化平台设置了“党建引领”“指挥调度”“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管理”“经济发展”6大基本功能模块,外加“住枫桥”和“智慧监管”2大枫桥特色模块,实现实时查询、网格可视化地图定位、综合执法可视化抽查等功能,为构建简约便民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同时,大屏同步设置“枫桥特色”功能模块,打通并集成“住枫桥”App相关数据信息,对社区管理、物业管理、智慧校园、志愿服务、智慧停车、垃圾分类等枫桥特色服务数据进行集中统一展示。此外,通过数据接口开发或数据库对接,集成指挥中心一体化平台与党建平台、网格系统、审批系统、综合执法系统等进行数据对接,通过数据抓取、数据推送等方式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实时对接。并通过建立健全综合指挥、实时监控、信息归集、研判预警、协调联动、督查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协调联动机制,建强了指挥“智慧大脑”,确保全域快速响应和解决各类问题,推动基层由“治理”向“智理”转变,有效架起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
如此,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听民意、集民声,及时把问题上报到集成指挥平台,实现居民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网格员累计排查整治超过0家场次的安全隐患……网格员们用“铁脚板”丈量出民情、民意、民生,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选送单位:枫桥街道党工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