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罗康虹,医院肝胆血管外科的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4年。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身边这群白衣天使的感人故事。
年,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肆虐神州大地。临医巾帼紧握拳头,面对党旗、国旗宣誓“不计生死不计报酬”,纵是铁血男儿莫如此。一声声“我愿意、我先上、不后悔”,飘扬在风所吹过的地方,带给苦难坚定的信仰和无穷的力量。
深夜接军帖,九州大点兵,面对着无数个“未知”和“已知”,全国4.2万名医务工作者投身于湖北抗疫一线,其中女医护人员就有2.8万人。我市40名援鄂医疗队员中就有31名巾帼英雄。她们是放弃多年未回老家过年的门诊部护士长宋莉,是为医护人员保驾护航的感控专家禹腾波,是呼吸科主任宋亮;是把1岁孩子送回老家的呼吸科护士罗先玲,是一家老小支持上前线的感染科护士毕佳、呼吸科护士严世叶。沧江园泪水与掌声交织,她们英姿勃发,昂首阔步。直到44天后,那星夜兼程决战千里的抗疫勇士,平安凯旋。
进入2月,面对各岗位的“紧缺”和“急需”,她们是身怀六甲坚持出诊直到生产前一天的呼吸内科医生禹莎莉,是第一个申请调往感染疾病科,支援发热门诊的神经内科医生李华静。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的双统筹,她们是进工厂、入企业、到工地、钻隧道、串边寨,坚守22天人次的复工复产医疗小分队。面对来自五湖四海,为临沧经济社会发展决战脱贫攻坚的筑梦人,她们像对待自家兄弟,宣传动员、耐心解答,全力助推各个项目、企业、工地全面复工复产。对视着一个个小神兽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眼神,她们是坚守55天人次的复教复学医疗小分队。一条大江蜿蜒而过,一段山脉分不开你我,3月份以来,面对着3个边境县,在公里边境线,上百余个卡点,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压力巨大,她们每天对偷渡、入境人员进行生活轨迹问询、疫情防控知识宣教,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只因一衣带水,胞波情深。她们对边境各级医疗机构倾其所有,只因我们一身白衣,是同事、是同学、是同行,更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厚重的防护服时刻感受着5月边境县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大雨瓢泼的任性天气,免费的桑拿排汗效果无法言喻。而我却清晰的记得两周换防的时候,00后的一群同事围坐身边:“队长,为了节省物资和路途周转,医院申请,延长我们在边境支援的期限吧,我们,抵得住”!那群在父母眼里长不大的孩子啊,此时此刻,我俨然看到了她们肩上扛起的千斤重担。正值收获的时节,11月孟定突发疫情,仅用4个小时,60名的首批援孟队伍,于深夜11:40抵达孟定,搬完物资,立马投入战斗,直到第三天下午,接近42个小时,身心疲乏已经到了极限,却没有一个人提出休息,没有一个人提出换人。因为她们都知道,这是战斗,时间就是胜利,这是战斗,时间就是生命。她们有的刚做完甲状腺癌手术,有的还在新婚蜜月期,有的有孕在身,有点差点晕倒在岗位上。看着一个个席地而睡的“狼狈样子”,此刻却成了那些只有在电视画面才会见到的主角,随着第二批第三批援孟姐妹的到来。全市名医护人员仅用三天两夜,完成了孟定镇人次核酸采样工作。直到两周后孟定输入病人治愈出院,直到孟定坝子再次响起象脚鼓声,她们才重新回到了病房、回到了护士站、谈话室、手术间,回到了熟悉的平凡。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各体温监测点、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核酸检测点,随处可见她们。纵然是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也挡不住坚强的柔美身影,她们是一个个青春朝气,果敢坚定,坚持了个日夜的90后、00后年轻护士。是的,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她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她们白衣执甲敢战四方,她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荆楚大地,她们是云南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唯一受到患者亲笔点名表扬的州市医疗队;在边境,她们是边民的定心丸,是边境同行的好老师;在岗位上,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兑现着“为临沧医疗事业发展领航、为临沧人民身体健康护航”的使命和诺言。此刻,她们已经再次集结了40名援缅队员和名边境疫情防控应急队员,只要祖国需要,时刻准备投入防控一线,坚决守好国门,维护边境防疫安全。我是一名3次递交请战书的临医人,是她们中的一员,在一次次的防疫工作中,所经历的锤炼将更加坚定医者仁心的信念。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分享“她们”的故事。临沧,有临医,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守护您一生健康,她们和我,与您同在!···THEEND···
来源
市妇联网络和新媒体中心
编辑
字芳红王福玲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