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举行。自年起,该系列圆桌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五届。
18日,在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人民网·人民健康共同主办的“后疫情时代·心血管疾病救治的新拐点”的专场论坛上,与会嘉宾们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式下,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新变化、体系建设的完善以及相关技术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讨论,共同为“后疫情时代”下心血管健康事业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心内科主任杨丽霞,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医院研究生院院长兼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主任陈韵岱,医院副院长高传玉,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深圳奥萨医药首席科学家徐希平,以“云会议”的形式参加了本场圆桌论坛。
面对新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疫情防控的经验,为慢病防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霍勇指出,疫情当中采取的“人盯人”、“网格化”、“社区管理”、“互联网医疗”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也能够用于慢病管理手段的更新提升。建议未来也应逐渐把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纳入国家公共卫生防治体系,覆盖服务更多患者群体。对于专科医师培训认证体系建设,霍勇表示,无论是在国家公共卫生事业新型体系下,还是市场化环境中,专科医师都应该得到合理的回报。专科医师的体系建设,对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质量的均值化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高传玉提出,互联网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科普教育、培训方面一直以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充分体会到互联网技术在临床方面应用的重要性,互联网医疗成为抗“疫”以外医疗的“第二战场”。医院满足了患者在特殊情况之下就医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医生之间的交流,给医学教育和培训带来便利。高传玉指出,互联网医疗还需要不断地优化,要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技术,完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迎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拐点”的早日到来。
促进“心健康”提升健康教育是关键
葛均波认为,加强孩子们的健康教育可以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健康意识,有助于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对于医疗人才评价,葛均波委员指出,医务人员不能搞唯论文“一刀切”,在保证科研成果能够得到传播推广的基础上,改善人才评聘机制,减轻一线临床医务人员从业及考核负担。同时,也要健全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制度,让广大医学生能够受益,从而服务更多患者。最后,葛均波委员强调,助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能纸上谈兵,要充分利用好优势资源,用实际行动作贡献。
李宗浩表示,疫情的肆虐加强了我们对常态下心肺复苏话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