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血管疾病呈年轻化,中青年人要当

春天气温多变化,心血管疾病案例也会随之增加。而现代人生活习惯不佳,“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提早找上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龄层次也越来越低。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在30、40岁的青壮年身上也很常见。更可怕的是,心血管疾病就像是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有致命的危险。猝死是指病患在症状发作之后一小时内死亡,而猝死90%的原因与心血管有关,其中心血管相关疾病、心肌梗塞占了大多数。近几年,年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比较常见了,患上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年龄最小的只有25岁。心脏其实很脆弱,部分冠心病发作时,在短时间内置人于死地,约10%-20%医院前已死去。心血管疾病正趋于年轻化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中老年人常见病,男性在50岁以后,女性在60岁以后逐步高发,可是随着近些年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年轻患者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30—40岁的患者也比较常见了,占有一定比例。而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心肌坏死面积可能更大,极易猝死。不少年轻人常常自认为身体“健康”,容易忽视自身出现的早期症状,即便出现早期胸闷、胸痛症状也不易引起重视,推迟就医,从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老年病”呈年轻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不良的生活习惯,一些年轻人喜欢吃高脂、高盐、高热量的食物,膳食结构不合理,加上吸烟、过量饮酒,增加了心血管病发病风险2、很多年轻人缺乏锻炼,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加上经常熬夜,久坐不动,也增加了发病几率。中青年人如何预防心脏疾病?生活方面应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适当调整生活节奏,减低生活压力,保持稳定的情绪饮食方面切忌暴饮暴食、避免摄入高脂、高盐分、高热量食物,保持均衡的膳食习惯,戒烟戒酒其他方面多做运动锻炼身体,经常使用心血管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及时知晓自己的心血管各项健康参数,做好健康自我管理。关于心血管疾病,很多人也都有以下的误区误区一:年轻人无需担忧心血管病。

  解答:当下若不注意,未来一定会出问题。要想远离心血管病,现在就要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误区二:父母有心血管病,我一定有,预防无用

  解答:有家族病史仅仅表明,自己未来的危险高于其他人,但若及早预防,如多运动、健康饮食、控制糖摄取,对预防心血管病仍有奇效!   

误区三:我还年轻,无需担心胆固醇过高

  解答:建议20岁就应该查血脂,之后每5年查1次;若家人肥胖或胆固醇过高,开始查血脂的时间还应更早。

误区四:为减轻心脏负担,一点活动都不能做

  解答:大错特错!在心脏病发作之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开始规律的活动;有慢性病的人,每周至少要有2~2.5小时中等程度的活动。

误区五:只要有胸口痛,就是心脏病

  解答:不一定。很多时候,心脏病发作之前,没有胸口疼痛的感觉,而是气短、想吐、头晕眼花等。为谨慎起见,有不舒服的话,医院检查的好。

误区六:我的腿痛,年纪大就会这样

  解答:腿部感觉疼痛,尤其是走路时出现的疼痛,很可能是下肢血管出了问题。下肢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病,如心梗、脑中风等。有“病在腿上,险在心上”的说法。

误区七:有高血压,身体不痛不痒,就是没事

  解答:高血压的绰号是“沉默杀手”,不量血压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高血压。除高血压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都不会有症状。甚至有些严重的心血管病,都没有表现。

误区八:心力衰竭就是心脏停止跳动

  解答:心脏突然不跳了,叫心脏骤停,不叫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没劲儿了,有呼吸困难和憋气、水肿等症状。心脏不跳了,人就不行了。

误区九:心跳快就是心脏病的前兆

  解答:心跳快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有心脏病,比如、甲亢、运动、情绪紧张和发热等。有些心律失常也表现为心跳快,医院检查才能确定。

误区十:按时吃药控制血糖,就会预防心脏病

  解答:就算血糖值控制稳定,只能延缓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无法完全避免。有糖尿病的人还要控制高血压、服用他汀控制血脂,以及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才会最大程度地预防心脏病。

名医来了

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医讯

年3月4医院郭宝静教授应邀前来我院心血管内一科(内科楼八楼)行射频消融术及封堵术。有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请及时预约。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xxgnkys/10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