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指出年我国心力衰竭患者高达万[1],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心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本文将从心内科医生视角,讨论一种常常隐匿于不明病因心力衰竭之中的疾病——“淀粉心”,又称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此疾病应如何诊断?又有哪些诊治新进展?希望通过本文,让读者对淀粉心的诊治有所了解,从而在临床实践中早诊早治此疾病,改善患者预后。
严卉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浙江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内科学心血管专业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脏精准医学与罕见病学组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营养与代谢分会委员
擅长心肌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
主持和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以及省厅级科研项目
曾经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外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十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大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言交流
获得省厅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的诊断治疗
01ATTR-CM为何难诊断?心内科医生诊断tips为您整理
既往学界认为ATTR-CM病例罕见,但近年来随着有关该病的诊断研究日益增多,诊断流程日益规范,目前普遍认为ATTR-CM的患病率既往被低估,极有可能是潜在的常见病[2],在75岁以上、80岁以上的心衰住院患者经放射性心肌核素显像确诊的患病率分别为4.65%、13.9%。由于ATTR可能沉积于人体多系统,其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与其他疾病存在重叠,易造成延迟诊断和误诊。
ATTR-CM最常表现为心衰和心律失常,这些都是心内科患者的常见表现,如何筛选出ATTR-CM高风险患者?警示症也就是很可能为ATTR-CM的临床表现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