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上海交通大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外科赵强教授团队论著,证实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一年内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减少术后五年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提示术后早期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改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并使病人长期获益。这为心外搭桥手术病人术后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了新的依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金标准外科术式,也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外科手术,每年我国有超过6万名患者接受该手术。年-年,医院赵强教授团队联合国内5家心脏外科中心发起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DACAB研究)。名冠脉搭桥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为期1年的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及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研究的1年随访结果发现,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一年时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年,该研究结果受邀在国际顶级心脏病学大会——美国心脏学会年会作为“最新突破性研究”发布,受到全球学者瞩目。相关研究结果最终刊登于国际医学四大顶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并改写了版美国冠脉血运重建指南。为进一步观察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对患者临床预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赵强教授团队继续对所有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延长随访研究(即DACAB-FE研究)。最终发现,术后一年内接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五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梗、脑卒中及冠脉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低于接受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患者(22.6%vs29.9%)或接受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患者(22.6%vs32.9%)。这说明,术后早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但可以改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而且可以使病人长期获益。该研究的五年结果是国际上目前规模最大、随访最长,且证实了搭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临床获益的首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填补了该领域的循证空白,有望二次改写相关国际临床指南,将使用静脉桥血管的冠脉搭桥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提升至临床常规推荐。欧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冠脉学组候任主席SigridSandner教授评述认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获益得益于对术后早期桥血管血栓高危事件的有效预防,进而保护了术后中远期桥血管病变继发的心梗或血运重建事件。医院赵强教授为该论著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MarioGaudino教授为欧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冠脉学组主席、医院心血管外科教授,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也是蝉联年-年世界心血管外科学术排名第一的学者。医院心脏外科朱云鹏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嵬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医院为通讯单位。该研究由医院心脏外科牵头发起,联合海军医院(医院)、医院、上海交通大医院、医院、医院合作完成,并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资助。作者:唐闻佳文:唐闻佳图:受访方供图编辑:唐闻佳责任编辑:姜澎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xxgnkys/1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