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力量高位对接,本土人才梯队成形福建

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办的中国心脏病大会召开,发布了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导制定的“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平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在《医院先天性心脏病研究学术影响力综合排名》中位居全球第十六、全国第六、医院第一,成为唯一入选TOP20医院。

上海医院(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高位对接推进医疗“创双高”的重大成果,全院医护努力守护八闽儿童健康,让大量外流北上广求医的患儿在“家门口”得到了同质化的诊疗。

从开业起至今,医院门急诊量达.79万余人次,年增长率达74.62%,日门诊量最高达到人次。省内非本市门诊就诊患者同比增长95.94%,占比提高12.19%,省外门诊就诊患者同比增长51.63%,省内非本市住院患者同比增长96.16%。

这背后既有许多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也有逐渐成长起来的福建本土儿科医生贡献力量。

(图:医院)

培养和带起一批“本土”人才梯队

今年4月,家住南平的10岁男孩小祥(化名)在运动时突然抽搐不止,紧接着就丧失了意识。医院急诊发现孩子的心率每分钟仅剩30多次。

收到求助信息的医院危重症转运团队迅速启动转运流程。

凌晨3点,被医院时,小祥的心脏已处于停跳边缘,早已候在重症监护室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郭晓峰迅速带领团队展开救治,将小祥从死亡线上拉回。

小祥的抢救和康复过程全部由福建本地专家完成。一位位本土儿童心脏专家的涌现,让“上海力量”技术平移初显成效。

▲患儿康复出院前,郭晓峰副主任医师(左一)例行查房,送上礼物和鼓励

医院开诊前,我省在儿童心脏介入手术和心律失常的危重症专科诊疗方面有许多空白,已有的儿童心内科医生多只能治疗简单的心脏内科疾病,即便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床旁临时起搏器安装,都要由省内的成人心内科兼顾治疗。为寻求更好的救治,我省每年有成百上千的心脏病患儿不得不远赴北京、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医院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全面运营管理后,有了全新的变化。

8月5日,已是中午12点半。福建卫生报记者看到,在医院内科1诊室里,医院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吉炜还在专注地为心脏病患儿看诊。诊桌上,摞着一堆看诊患者递来的取号条。每个门诊日都要加班看到12点多,这对于吉炜而言已是常态。

作为技术理念输出方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除了派驻专家坐诊、带教、亲自开展高难度手术之外,上海专家还始终牢记为福建建设学科平台,培养人才队伍的使命。

▲心内科学术主任李奋亲自主刀手术并解说技术细节

为此,医院心内科科室执行主任,吉炜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奋主任的带领和指导下,从无到有,医院独立运营且日趋完善的心内科及其医技科室,业务涵盖先心病介入诊疗、诊断性心导管检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永久起搏器植入等高精尖技术领域。

吉炜还像“大家长”一样,着手培养和带起一批人才梯队。团队中,看似柔弱的年医院心电图/心功能单元的实际执行人。年开始,年仅二十多岁的胡婷婷带领心电技师陈逸群完成全年近2万份心电图,此外,还独立开展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直立倾斜试验和心脏起搏器程控。

今年初,胡婷婷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青年女医生,受中华医学会邀请,在心电生理和起搏全国双年会登台亮相,向业内陈述来自福建的临床工作和经验,获得参会专家高度赞扬。

在心内科成立后的第一年,科室手术量便突破台,次年及今年同比增长超40%。两年多来,手术总量突破台,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达80%,医院开业同期发展水平,实际直接拯救患儿生命百余人次,收获良好的社会声誉度。

“当初交给我的6个年轻住院医师如同一张张‘白纸’,现在他们可以操作完成相对常规的心内科介入手术,并有了各自的发展方向领域,假以时日,他们都有望成为主刀医生,独当一面。”吉炜欣慰地说。

▲刚刚派往福建时,驻守省儿童心内科的吉炜主任夜间会诊,进入ICU评估病情

汲取新技术的同时勇于革新

除了心内科,医院在疑难危重症患儿的心脏外科救治领域,尤其是ECMO技术的运用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ECMO是一种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心肺支持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也是目前公认的心肺功能替代的塔尖技术。

年7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ECMO团队的指导下,医院心外科开展了首例新生儿ECMO。

通过上海专家“师带徒”的方式,原省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郑义熔和多位本地医生一起,系统学习了ECMO的置管、麻醉、重症监护、护理等技术。

“第一次上ECMO时,8~10个医护围着一个患儿转,但随着操作例数的增加,大家十分娴熟,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就足以应对了。”郑义熔十分自信地说。

几个月前,医院ECMO团队同时开展了三台危重新生儿ECMO治疗,带给三个出生仅1~3天的重症患儿生命的希望,创造了我省新生儿ECMO救治的新纪录。

这三例ECMO的同时运行,体现了医院ECMO团队在急危重症专科建设、技术领先及人才储备方面的优越性,为开展ECMO技术救治更多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积累了成功经验,也彰显了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使命担当。

▲ECMO转运团队床旁置管(从右至左:心外科陈强主任、王增春副主任医师、张启亮医师)

不过,随着本土技术能力的提升,在与上海专家的交流磨合中,两地医生在新生儿、小体重患儿的ECMO技术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理念上的碰撞。

医院在省妇幼保健院的一体化管理下,拥有更庞大的新生儿患者群,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专家则在大龄患儿的ECMO治疗方面更有经验。

“新生儿ECMO操作也有别于大龄患儿。”郑义熔说,“我们会根据临床实践,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寻求新生儿ECMO操作技术的革新,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也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生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建议。可以说,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协作,不仅是我们在单方面学习,其实也是双方相互沟通,共同发展的过程。”

目前,医院儿童重症的救治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成功救治了最小胎龄23周出生、最轻体重仅克的超未成熟早产儿,完成ECMO治疗36例,开展例数位居全国前5名,其中新生儿29例,危重症抢救成功率95%以上。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周边省市

经过两年多来的运行,医院已转运全省各地危重儿童人,总行程超过35万公里,足迹覆盖八闽大地的各个角落,成为我省儿童危重症转运体系中转运覆盖范围最广、转运危重儿童人数最多、转运病种最齐全的儿童转运体系。

伴随着每一次出车、转运团队的快速响应,危急救治网络的触角不断向县区基层延伸,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省内唯一能在院内同时开展化疗、手术、移植、放疗和免疫综合治疗的医院小儿血液肿瘤中心,已逐步建立起以儿童血液罕见病为特色的诊疗体系,并培养起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吸引了来自浙江、广东、湖南、湖北、重庆等多省市患儿到院就诊。

为不断扩大区域带动效应,让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医院在壮大自身人才梯队的同时,每年还派遣优秀骨干医师前往省内外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对口帮扶支援工作,医院儿科服务水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诊疗范围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以ECMO技术的平移为例,在医院心外科专家的指导下,一些技术力量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市,如厦门、泉州、漳州等地也陆续开展了ECMO支持技术,让患儿可以在当地实现救治。

此外,医院还陆续接收各市县区以及基层医疗单位派驻来的进修医生,涵盖所有儿童相关学科专业,开业至今已接收进修医师63人。

前些天,主治医师郑莉刚刚结束在医院的进修,医院。在新生儿科林云峰主任的带领下,郑莉和大家一起定期进行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围读文献指南、培训操作技能。半年的进修让郑莉较好地掌握了新生儿疑难危重症的诊疗、呼吸机的熟练使用,以及一些新技术的操作运用,也让她接触到了国内外先进的前沿知识及新生儿疾病发展的新动态。医院高水平新生儿科,进一步提高福鼎市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发挥重大作用。

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派驻医院第二任执行院长郭薇薇介绍,开院近三年的时间里,医院始终秉承上海力量和福建精神高度融合,坚持实现“品牌、技术、管理”三平移和“医疗规范、质量标准、教育培训”三统一,聚焦医疗创新技术和服务能级整体提升。从年8月住院服务开放至今,逐步开放床位至张,累计出院患者近5.54万人;手术量达2.42万余例,年增长率达.46%,其中三四级手术1.57万例,三四级手术占比64.81%,四级手术量年增长率达到.63%。

不断提升的高水平医疗救治能力,持续壮大的人才队伍,以及多渠道多元化的诊疗模式和医疗服务供给,让医院在全面达到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定位与发展水平的目标上不断迈进。同时,它也带动着我省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为有效减少跨省异地就医,发挥着区域医疗中心“头雁”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xxgnkys/12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