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常识
01
疾病定义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与中东国家。能够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前三种主要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地区,而在中国主要流行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是由于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静脉系统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广、危害大的传染病,易感者通过皮肤接触尾蚴污染的水源而受到感染。
02
传播途径
感染血吸虫的患者与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不过,根据流行地区的不同,传染源也有可能是猪、犬、羊、马及鼠类等等。
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动物的粪便中含有血吸虫卵,虫卵随粪便入水后(如河湖边的厕所、在河边洗刷马桶、病畜随地粪便等),可在水中利用钉螺孵化为尾蚴,易感者通过皮肤、黏膜与尾蚴接触而受到感染。
因此,虫卵污染水体、水体存在钉螺(钉螺可将虫卵孵化为尾蚴)、人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是传播的三个主要环节。
03
症状
日本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入侵部位发生皮炎,并伴有发热、全身皮疹、腹痛腹泻、肝区压痛等症状。
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者,如未经及时治疗,随着疾病进展,患者会出现腹水、门脉高压致胃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等肝功能严重受损症状
04
日常病情监测
对于急性期患者,治疗期间,应留意自身病情变化,发热是否缓解、腹泻是否缓解、肝区压痛是否缓解,如果出现并发症(腹痛、排尿异常等)或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复诊,交由医生处置。
对于慢性或晚期病人,应观察治疗期间腹水是否缓解,黏液脓血便是否缓解。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痛(阑尾炎脓肿导致的腹膜炎等)及时就医。
05
预防
1、预防性服药:在接触疫水1至2周内可预防性应用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和青蒿琥酯。
2、目前市面上没有预防血吸虫病的疫苗。
3、在疾病流行区域生活应加强对疾病的认知。
4、与水源接触时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饮用生水。
5、相关部门应改善家畜散养、野粪遍地的现象,对钉螺进行及时灭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