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员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做客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患有房颤的女性死亡率会提升两倍,而男性则会升高1.5倍。“这与房颤所引发的许多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认知衰退、猝死等息息相关。”农工党员、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表示,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由脑卒中所导致的死亡,但根据现有经验,房颤所致其他并发症的死亡率在治疗后并未降低。

  

每年,10%–40%的房颤患者因各种原因而住院治疗。20%–30%的房颤患者伴有左室功能障碍,脑白质损伤、认知障碍以及情绪低落等情况,即使是在接受抗凝治疗后的患者中也时有发生,这些并发症都极大地降低了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房颤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口中发生率超过10%。”何奔教授介绍,针对左心房过大的慢性房颤患者来说,如果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这类房颤患者虽然可以长期生存,但其发生栓塞的风险依然不低。“与脑血管病引起的卒中相比,由房颤脑栓塞引起的卒中住院时间更长、遗留的神经功能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这俨然成为高悬在患者头顶的“达摩斯之剑”。

  

那么,为什么左心房过大的慢性房颤患者容易发生脑卒中?何奔教授解释道,在人体的左心房里有一个类似耳朵样的盲端,解剖上称为“左心耳”。病理研究表明,导致房颤患者卒中的血栓90%来自左心房的左心耳结构。房颤时左心房失去有效搏动,左心耳内血流变得异常缓慢,容易淤滞而形成血栓。

  

面对房颤带来的如此严重后果,何奔教授表示,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全球预防房颤病人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它是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时在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残疾或死亡的风险。

  

“这是微创介入手术,创伤小,相对安全。”左心耳封堵术主要是在静息麻醉下,通过患者的股静脉将一根导管穿过房间隔。根据患者的左心耳尺寸,将一个适合的伞型网状封堵器送到左心耳部位,把左心耳口部堵住。“科学家们已开展了许多封堵器的研究,其中更是不乏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封堵器是能够比抗凝血药物疗效进一步降低血栓风险40%的产品。”

  

其实,早在10多年前就已有人开始研究如何能够堵住左心耳,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应用了该项技术,截止至年5月,全球已经完成了超过例,其中单单德国就完成了例以上,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个月例的速度递增。而我国起步略晚,自年起开始应用这项技术,截止至年5月,也已完成了例左心耳封堵术。

  

据悉,上海交通大医院心血管团队以坚实的心导管基础及强有力的心脏影像技术为后盾,正在将“左心耳封堵术”的应用规范化、常态化。并且,该手术已正式被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纳入报销范畴。

  

由于房颤是一种慢性疾病,人们往往对其并不十分重视,许多患者常说自己是“老房颤”了,却并没有进行任何的随访及治疗。事实上,正如上述内容所叙,房颤容易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以脑卒中最为常见,而其他疾病所导致的死亡风险也不容忽视。

  

10月17日(周一)晚20:00-21:00,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将亲临“海上名医在线课堂”,向我们讲述左心耳封堵术究竟是如何帮助房颤患者活得更长、更有质量。届时,您还可以向何奔教授提问,得到权威、专业的解答和帮助。欢迎您的   何奔

  农工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机制与心肌保护。

赞赏

长按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xxgnkyy/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