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过度医疗不是为救人而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痛陈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危害。

很多人每次看完病都往家抱回一堆药,根本吃不完。胡大一教授怒斥过度医疗、过度体检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人民币!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

据《法制日报》报道,一名患者在哈医大二院重症监护室住院13天花费22万元,患者死后仍在被收费。

1

问诊几句就让做CT核磁癌症风险加大

医生给患者看病的基本流程大致分为5个步骤:

第一,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同病人沟通,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二,物理诊断,具体分为“望”——看看病人有没有黄疸贫血等;“触”——触摸病人的胸腹部;“叩”——叩叩他的肺部和心脏部位;“听”——就是使用听诊器;

第三,用一些基本技术检查和诊断疾病,比如做心电图、拍胸片,这些技术通常经过多年临床运用,对诊断有价值且成本很低;

第四,让病人做无创伤性的辅助检查,比如做运动平板测试、超声心动图检查;

第五:最后,才是让患者做CT、冠状动脉造影等成本很高且有创伤的检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胡大一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不少医生的诊断过程本末倒置了,问诊几句后,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直接跳到第五个步骤。

很多医生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过度依赖尖端技术解决常见病,把疑病留给精密仪器。

很多人觉得,CT、造影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伤害。

比如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次X线胸片,这对一些并不需要做CT检查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来说,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浪费医疗经费,更重要的是,这会给病人带来一生的癌症风险。

2

一感冒发烧就输液这可能是道送命题

你觉得,多重的病才需要做手术?

会有人回答心脏病、肿瘤,但如果告诉你,从小到大,你因为感冒、发烧、腹泻做了很多次“手术”,这件事你自己都不知道吧。

很多人一感冒发烧就去输液,医院里到处都是输液的人。这在美国、欧洲是绝对看不到的。

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

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这个过程中,输液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都会影响输液安全。

输液增大心脏负担,有心脏病的老人风险更大。

因为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毫升的液体,相当于短时间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

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正常情况下全身血量约为4~5升,粗略估算,输液1升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

老人的心肺功能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心脏病的老人,频繁输液的风险更大。

此外,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当然了,在急诊抢救、急重症治疗中,输液仍是非常重要的给药方式。普通的感冒发烧,真没必要去输液,既受罪,风险也大。

3

动不动就放支架严重的过度医疗

重庆市医疗保险研究会秘书长郑文杰表示:

支架滥用就是一种过度医疗。主要表现在有些患者不需要放支架的放了,只需放1个的放了两三个甚至更多。

据中国医疗外科植入专业委员会的统计,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的数量为2万例,而到了年竟达到了40.8万例,增长20倍。

因少数医生对放置支架的适应症把握不严,确实存在一定的滥用现象。(本段摘自《生命时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胡大一教授表示,我国心脏支架使用量连续三年每年增加6万个,老百姓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却逐年上升,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对患者来说,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

要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关键还在于预防。

芬兰一名心脏病医生和他的团队,在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下,用了35年时间倡导民众改变生活方式。

比如,先倡导人们吃面包时逐渐减少涂黄油的量,接着通过立法,反对反式脂肪酸物质进入食品,最后提倡民众吃植物油。

35年后,人们的期望寿命延长了十几年,冠心病患者减少了80%。

他们发现,对寿命延长贡献最大的不是心脏支架,不是更多的药物,而是发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

晚期肿瘤患者别开刀开一个死一个

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现在肿瘤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从疗效评估的角度看,很多费用高昂的疗法,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肿瘤患者求生欲望强烈,为延续生命也愿意尝试各种昂贵的诊疗手段。

有数据显示,国内15%的晚期肿瘤病人在过度和不合理的治疗中加速死亡。(本段摘自《生命时报》)

▲医院原副院长、

胃肠外科带头人朱正纲

医院原副院长、胃肠外科带头人朱正纲就曾在不同的学术场合跟医生们说:“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从去年起,朱正纲开始去“拦刀”。

“我们对中晚期胃癌的认识已经落后了。我们现在得了肿瘤肯定首选开刀,之后,再化疗、放疗。这就像先把大山(肿瘤主体)搬掉,再用化疗、放疗等把周围的小土块清理掉。”

“走到今天,这种治疗观念医院,医院里,来一个,就开(刀)一个。恐怖的是,就随访一年发现,晚期病人开刀后没多久就复发了,生存期很短。因此,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而且开刀对医生来说,收入更高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

4医院

医院,是否过度治疗基本就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了,但是我们医院,只需做到下面4点,能使高血压减少55%,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三分之一,平均寿命延长十年以上。

吃:一荤、一素、一菇

营养是互补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能够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什么都吃,饮食多样化,什么营养都有了,营养也就最均衡了。

但一定要记住:适可而止。什么都不要过度,别变胖了。吃饭七、八分饱。

每天饮食保证一荤、一素、一菇。

一荤,蛋白质有了,脂肪有了;

一素,也就是水果、蔬菜,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了;

一菇,也就是各种蘑菇,包括香菇、平菇、金针菇、鸡腿菇,也包括黑木耳,海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动:每天步行八千步

古往今来,多少人梦寐以求地追求健康和长寿,却总是与之失之交臂。

原因就是他们花费高昂的代价追求奢侈豪华,却忘记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身边最朴素的真理。

“运动可以代替药物,而没有一样药物可以代替运动。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的寿命,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预防高血压、惯性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骨质疏松、结肠癌、乳腺癌等疾病。

它能使你的血液“富有”、血管富有弹性、肺活量增加、心率降低、血压降低、骨骼密度增加、控制体重、激发和增将免疫力、改善不良情绪等。

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运动是:每天步行三公里,每星期运动五次。三公里,大约是八千步。

戒:烟别抽,酒少喝

吸烟的害处大家似乎都知道,但戒烟很难,有人说难于上青天。有的人诊断出肺癌了,马上就戒了烟,可惜,有时已经太晚了。从人群的角度,控制吸烟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儿童,使烟民后继无人。

适量饮酒能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人际交往。但是,就是一把双刃剑。少量的酒是健康的朋友,多量就是罪魁祸首。会引起肝硬化、酒精性心脏病、帕金森症等疾病。

心:跟自己过意不去,死得最快

在人生健康四大基石中,合理膳食占25%,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占25%,而心理平衡一项就占50%。

谁能掌握心理平衡,谁就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

得了病没关系,什么病都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和药,但如果心态不好,爱着急,爱生气,没事找事,没气找气,整天跟自己过意不去,这样的人死得最快。

很多百岁老人长寿秘诀各有不同,有人不吃肉,有的却爱吃肉,而且专吃肥肉;他们生活方式和习惯五花八门。

但有一条,百岁老人都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为人随和,不会生闷气,也不会着急上火。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务必收藏!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大家都会感谢你~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新老人都在看

1、央视主持写《平安书》

2、长期步行的人,最后变成这样!

3、退休人,将面对这残酷现实!

4、养生的朋友们都要看看~

5、全世界大吃一惊的医学发现

商务合作请联系谢经理:(







































治白癜风的药
青少年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xxgnkyy/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