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URTAVI研究:有望推动欧美指南拓宽TAVI适应证
ACC年会公布的SURTAVI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外科中危症状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AS)患者,应用自膨式瓣膜行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在随访两年的有效性终点即全因死亡以及致残性卒中不亚于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这是首个评估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中危患者使用自膨式瓣膜(84%为CoreValve,16%为EvolutRvalve)的研究,进一步积累了TAVR在相对低危(中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证据。
2、RESOLVE和SAVORY注册研究
ACC年会公布的RESOLVE和SAVORY注册研究纳入名的CT资料齐全(RESOLVE研究名、SAVORY研究名)的患者。结果显示,名患者存在生物瓣亚临床血栓,其中5人为SAVR术后(4%),人为TAVR术后(13%,P=0.)。生物瓣亚临床血栓的患者中跨瓣压差大于20mmHg以及跨瓣压差增加超过10mmHg的比例(14%)较瓣叶活动正常的患者(1%)高(P<0.)。服用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患者发生生物瓣亚临床血栓的比例为4%(8/),明显小于双联或单独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患者的15%(98/,P<0.)。随访发现,生物瓣亚临床血栓不增加脑卒中发生的概率,但与TIA、卒中和TIA的总和相关。此外,在瓣膜的类型上,生物瓣亚临床血栓发生的概率分别为:Edwards系列14%,Evolut或CoreValve6%,Lotus14%,Portico30%,外科瓣4%。针对58名(55%)瓣叶活动减退的患者,36名患者应用抗凝药物(24名应用华法林,12名应用NOAC)3月后瓣叶活动恢复,未接受抗凝的22名患者仅有2名瓣叶活动恢复。
研究可能会对今后TAVR术后抗凝策略的制定和指南推荐产生影响,同时为今后可能的随机对照研究提供非常好的思路。
3、MR-INFORM研究:MR灌注成像指导稳定型冠心病血运重建不劣于FFR
ACC年会公布的MR-INFORM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学方法FFR和磁共振(MR)心肌灌注方法指导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血运重建均较安全,事件发生率也均较低,研究首次把功能学和影像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直接头对头的比较。
4、SPYRALHTN-OFFMED研究:去肾交感神经术(RDN)再现曙光
ESC年会公布的SPYRALHTN-OFFMED研究表明,接受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而未服药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随访3个月时血压明显改善。同时,研究者虽然对肾动脉分支实施了更完全的RDN操作,但并没有观察到不良事件的发生。研究为RDN治疗的安慰剂效应作出了正名。
5、COMPASS研究:利伐沙班+阿司匹林成为冠心病抗栓治疗新选择
ESC年会公布的COMPASS研究表明,对于毋需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和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患者,联合应用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可进一步降低这一高危群体的残余心血管事件风险。研究为利伐沙班在稳定性冠心病或PA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6、ORBITA研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手术治疗较安慰效应无获益
TCT大会公布的ORBITA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稳定型心绞痛伴单支冠脉严重狭窄的患者,PCI治疗在改善运动耐力和心绞痛症状方面,较安慰效应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一时在行业内掀起了大范围的讨论。
研究者们对名单支冠状动脉狭窄≥70%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一组(人)真正置入了支架,而另一组(95人)仅仅模拟了放支架的过程,实际上并没有放支架,但两组患者在6个星期内的试验阶段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放没放支架。在置入支架6周后,接受支架治疗的严重单支病变患者与假手术的患者在运动时间、西雅图心绞痛发作评分方面没有差异。PCI组患者运动时间明显改善28.4s,而安慰治疗组改善不明显,仅11.8s。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20)。
7、PRESERVE研究:碳酸氢钠和乙酰半胱氨酸未降血管造影患者不良事件
AHA年会公布的PRESERVE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和口服乙酰半胱氨酸并不能降低肾并发症高危患者血管造影术后的死亡和透析风险。
PRESERVE纳入例计划接受血管造影术肾脏并发症高危患者,主要终点是死亡,需要透析或90天内血清肌酐水平较基线持续增加50%以上。次要终点是造影剂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结果显示,碳酸氢钠和乙酰半胱氨酸无交互作用(P=0.33)。碳酸氢钠组和氯化钠组分别有4.4%和4.7%的患者达到主要终点;乙酰半胱氨酸组的例患者中有4.6%、安慰剂组例患者中有4.5%达到主要终点。在造影剂相关性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8、CANTOS研究:单纯抗炎治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
AHA年会公布的CANTOS研究共纳入例确诊心肌梗死同时hsCRP水平≥2mg/L的患者,结果表明,卡纳单抗治疗显著降低hs-CRP而不影响LDL-C水平。该研究数据显示,在完善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RAS抑制+他汀+抗栓)基础上,每3个月注射一次50mg、mg或mg康纳单抗,长期治疗(中位随访3.7年)能显著降低hsCRP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60%和15%。安全性评价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康纳单抗并不增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但白细胞计数低下和致命性感染发生率较高。
9、STEMIACCELERATOR-2研究:心梗救治需要专职区域协调员
AHA年会上公布的STEMIAccelerator-2研究表明,增加专职的区域协调员和顾问来组织、协调急救机构和主要PCI医院的救治工作,可缩短STEM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降低死亡率。具体数据为:FMC-D≤90分钟患者的比例从67%提高到74%(P0.);FMC至导管室时间在20分钟以内患者的比例从38%提高到56%(P0.0);急诊室停留时间在20分钟以内患者的比例从33%提高到43%(P0.0)。研究还表明,治疗时间的改善与院内死亡和充血性心衰减少相关。
10、POISE-2研究:PCI后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有益
AHA年会上公布的POISE-2PCI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既往有过PCI病史的患者在接受非心脏手术时,围术期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有益。该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10例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根据入组前6周内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又把阿司匹林治疗组分为初始治疗组(未用阿司匹林)和继续治疗组(既往使用阿司匹林)。PCI到非心脏手术的中位时间为64个月。主要结局是30天的死亡或非致死性MI。在PCI队列中,安慰剂组和阿司匹林组的主要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1.4%和6%。但在总队列或非PCI队列中,阿司匹林和安慰剂之间无显著差异(P=0.)。
来源: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