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期中、期末
令机构、幼儿园老师头秃的季节
每逢这些节点
必须要准备的事情就特别多
这些事情里面
令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
发奖状
我们那个时候
每个孩子
都有一个用奖状粉刷墙面的梦想
一张张金灿灿红彤彤的奖状贴满墙壁
写满了荣誉
自信与骄傲
现在奖状仿佛变了味儿
一个班50个学生
40个学生人手一张
小小数学家
学习勇士
优秀小达人
...
孩子越来越不在乎
家长看穿了套路
不走心发放土味模板奖状,对孩子们有用吗?
跟几个在国外任教的老师聊过后发现,国外的很多奖状基本没有特别严格的标准。没有标准才是他们的标准。
外观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奖状设计,各种各样的风格都有,不拘一格,可能跟他们的老师特别喜欢做手工有关系。
内容上:表扬的内容每个孩子各有不同,不像国内,更多是表扬成绩优秀的三好生,更注重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扬每个孩子的独一无二,很多奖状也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完全根据孩子的特点独家定制奖状。
数量上: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奖,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存在谁好谁不好,而是看谁哪方面好。
奖状的类型也有很细致的划分,有表扬社交方面的,比如友谊、乐于分享。
有表扬艺术特长方面的,比如音乐、歌唱、体育。也有表扬进步和态度的。
奖励行为,比如不缺勤、课桌整洁、解决问题奖等。
发现了吗?对于好的定义其实是一个很多元也很具体体系,而不是单一僵硬的类似于德智体美劳的社会标准。
而这些充满细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