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与内容的构建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造成巨大健康及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约为2.9亿,患病率及病死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脏康复益处已得到广泛证实,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等世界心血管领域制定的指南皆将心脏康复列为Ⅰ类推荐。我国心脏康复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求巨大,前景广阔。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在各阶段心脏康复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我国心脏康复护理工作存在护士专科知识与技能薄弱、岗位职责不明确、护士培养体系与考核制度缺失、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模糊、学科发展滞后等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框架界定仍十分模糊。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的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与内容,明确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各项核心能力具体要求及权重,旨在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的培训、使用及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成立课题小组

研究时间为年12月—年12月,课题小组成员共5名,包括护理学研究生导师1名,从事心脏康复护理管理工作3年以上的心血管科护士长1名,从事心脏康复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主管护师1名,护理学研究生2名。课题小组主要工作是遴选专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发放与回收问卷以及统计、分析。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2.初步构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与内容草案

通过充分查阅相关文献,筛选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条目。文献回顾的范围包括国内外专科护士的发展情况,管理学中核心能力的相关资料,国内外心脏康复现状及研究进展,国内外心脏康复专业人员核心能力、资质准入、课程设置、培训等,护士承担的心脏康复工作等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专家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来自北京市3医院从事心脏康复工作的副主任医师1名、护理部副主任1名、护士长2名、护士3名,访谈提纲:您认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应该承担什么工作?您认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应具备哪些能力?您认为这些能力中哪个是最重要的?您认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在资质上应有何要求?您对心脏康复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有何期望?对专家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包含5个一级条目、26个二级条目、96个三级条目的初步草案。

3.设计专家咨询问卷

专家咨询问卷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问卷说明、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专家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专家咨询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各条目重要性进行评分,并设置“修改”“删除”栏目,请专家对条目内容进行完善。根据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及反馈意见形成第2轮咨询问卷,并增加权重设置。

4.实施专家咨询

(1)选择咨询专家。根据德尔菲法要求,应选取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及权威性的专家,以15~50名为宜。专家选择标准:①在心血管相关临床护理、心血管相关临床医学、医院管理、护理教育等领域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②中高级技术职称;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心脏康复领域的临床、管理和教育知识,能提供较为全面的意见或建议;④愿意参加本研究。(2)实施德尔菲法。通过电子邮件与纸质文件方式发放专家咨询问卷,请专家在2周内予以回复。第1轮咨询问卷回收完成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同意率>80%,评分均数>3.50分且变异系数<0.25为标准筛选条目,并将专家反馈意见进行分类整理。经课题小组讨论后,对条目内容进行修改,形成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根据第2轮咨询结果对条目做进一步完善。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专家积极性用应答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表示,各条目重要性评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专家对各条目的认同一致性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应用优序图法对第2轮咨询结果计算一级条目权重,二、三级条目权重按专家重要性评分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专家一般情况:共选取咨询专家17名,2轮专家咨询人员相同。专家来自北京市、天津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哈尔滨市等地的11医院和2所医学院校。专家一般情况见表1。

2.专家的积极程度:第1轮和第2轮的专家咨询问卷应答率分别为%和94.12%。第1轮咨询中有11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占64.70%;第2轮咨询有3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占17.65%,说明专家对本研究较为重视,参与积极性高。

3.专家的权威程度:第1轮和第2轮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0.,专家判断依据系数分别为0.、0.,专家熟悉程度系数分别为0.、0.,说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信。

4.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第1轮专家咨询第一、二、三级条目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0.、0.(P<0.01),第2轮专家咨询第一、二、三级条目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0.、0.(P<0.01),说明专家意见相对一致。见表2。

5.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与内容:2轮专家咨询后,依据筛选标准和专家意见,经课题小组讨论,删除2项三级条目,包括“能进行双语教学,掌握常用医学英语术语”及“能掌握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的使用”;增加1项二级条目,即“其他相关常见慢性疾病知识”;补充相应三级条目,增加其他三级条目9项;将二级条目“变革能力”放入一级条目“专业发展能力”中。对20项三级条目的内容及表述进行修改,包括将“能独立完成科研设计”修改为“能独立完成科研项目”,将“心血管危急重症的应急抢救流程”修改为“心血管危急重症的识别、应急抢救预案和流程”等。最终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包括5个一级条目、27个二级条目、个三级条目,一、二级条目及其重要性得分、变异系数及权重见表3。三级条目及其重要性得分、变异系数及权重见表4。

三、讨论

专科护士对改善护理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协助可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心脏康复,提高患者信心,改善危险因素,增强康复效果。核心能力是衡量专科护士专业能力的指标之一,也是制订专科护士培养方案和课程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对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进行界定,进而加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养,引领心脏康复护理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心脏康复工作的大范围开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医疗需求。《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6—年)》中明确提出发展专科护士队伍,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但尚未涉及心脏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目前,我国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ICU、手术室、急诊等科室,对心脏康复领域研究较少。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框架界定仍十分模糊,对其培训和认证无统一标准,故亟需构建相关核心能力框架。

咨询专家的选取对德尔菲法的实施结果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中,2轮专家咨询应答率均>90%,分别有11、3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高。本研究选取的17名专家来自与心脏康复相关的多个工作领域,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占58.82%,超过半数专家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具有较好代表性。专家权威系数>0.8可认为专家意见可信度高,2轮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0.,表明专家权威程度高,结果可靠。

本研究构建的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与内容全面合理,具有专科特色,可为心脏康复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心脏康复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生物-社会全方位综合管理的医疗保健,关联学科广泛,内涵丰富,包括运动、药物、营养、心理等内容,同时涉及心血管与康复两大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心脏康复贯穿疾病始终,从院内Ⅰ期康复、门诊Ⅱ期康复到院外Ⅲ期康复,持续时间长,患者需要接受全程引导和管理。目前,承担心脏康复护理工作的护士多来自于心血管内外科或康复科,前者缺乏康复专科知识技能,后者缺乏心血管专科知识技能,本研究构建的核心能力框架与内容不仅纳入相应理论与实践要求,还对护士的病情观察与评估能力进行分类和细化,以保证心脏康复专科护士能够对患者病情做到全面了解、提前预警。目前,心脏康复患者管理多通过数字化平台开展,因此对护士的电子病案管理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专科护士需能掌握数字化干预技术,使用健康管理平台进行病案管理,定期随访,完成资料记录,以及时跟进患者康复进度,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行质量控制。鉴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快、风险大等特点,要求专科护士必须具备临床决策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此外,在教学能力方面,强调了教学程序的整体化、授课方法的个性化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并满足不同授课对象的需求。心脏康复护理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为持续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推动学科整体发展,对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提出了要求,并强调科研成果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转化。

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与内容包括5个一级条目、27个二级条目、个三级条目。(1)理论知识:权重系数为0.,位居第3位,与前2位权重相差不大。心脏康复学科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心脏病学、营养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心脏康复事业在全球发展迅速,理论知识更新换代快,心脏康复专科护士需及时补充学科领域前沿知识,为患者提供专业、科学的护理服务。(2)实践能力:权重系数为0.,居于首位。实践能力是心脏康复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在康复各环节皆承担大量工作,其临床实操能力将直接影响患者心脏康复质量和效果。(3)临床决策能力:权重系数为0.,位居第2位。临床决策能力是指在各种复杂临床情境中做出合理判断与决策的能力。由于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多变,心脏康复各阶段均存在多种风险,有效的临床决策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临床决策能力下属二级条目“实施临床护理决策程序的能力”的组合权重在二级条目中居于首位,专家一致认可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4)教学与科研能力:权重系数为0.,排位最末。专家认为,教学与科研能力属于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但目前对其要求并不迫切,可能与心脏康复护理仍处于发展初期,心脏康复专科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范畴模糊以及护理人员科研水平普遍不足有关。因此,管理者应提高护理人员科研意识,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5)专业发展能力:权重系数为0.,位居第四。心脏康复事业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这对护士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护士适应行业变化,甚至推动行业发展。该条目下属二级条目“变革能力”的组合权重在所有二级条目中最低,可能与专家对专科护士的定位有关。专科护士作为本领域的护理专家,势必将参与到人员培训、行业政策制定、专业指南编制等工作中,引领心脏康复护理事业的革新。因此,应支持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养变革能力,拓展职业道路,促进学科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心脏康复的发展,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日益增多的心脏康复需求,适应日新月异的心脏康复护理事业。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心脏康复护理发展现状和目标,应用德尔菲法构建了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和内容,科学可靠,具有专业特色,可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的培训、使用及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略)

作者:褚倩[12]邱孝丰[3]韦妍妍[4]刘硕[1]王玉玲[5]

作者单位:解放军医学院[1]医院保健科[2]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3]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监护室[4]医院护理部[5]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6月16日第26卷第17期

1.探究心内科护士主动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康复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2.心脏康复团队中护士角色定位的研究进展

3.病例分享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患者心脏康复1例

4.个体化和精准化护理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欢迎投稿

心脏康复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xxgnkyy/9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