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了能更好实施心血管手术中血液保护,减少术中出血,规范抗纤溶治疗,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发布了《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版)》。要点如下:
1.术前要评估出血和输血风险。患者年龄≥70岁、术前红细胞减少(包括低体重和/或术前贫血)、急诊或复杂手术(二次手术、主动脉手术、尤其是预计体外循环时间),为出血和血制品输入独立危险因素。
2.术前应尽量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异常,除急诊手术外,术前停用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考虑血栓弹力图等血小板功能检查。
3.浓缩红细胞输注标准:
(1)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7g/dl;
(2)虽然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7g/dl,但预计经过超滤,停机时血红蛋白可能>8g/dl,则体外循环中不输入红细胞;
(3)输入机器余血和洗涤红细胞后,血红蛋白仍然<8g/dl,高龄、大血管手术血红蛋白<9g/dl;
(4)非体外循环手术,术中血红蛋白<8g/dl,高龄、大血管手术血红蛋白<9g/dl;
(5)血红蛋白虽已达到上述标准,但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排除其它因素(氧耗增加、心排血量低、组织灌注不足等)后可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
4.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标准:
(1)PT>1.5倍正常值(INR>1.6),APTT>2倍正常值,伴手术创面弥漫渗血;
(2)大量输入库血(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约70ml/Kg);
(3)血液回收成品血量>ml;
(4)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5)血栓弹力图检查明确提示凝血因子缺乏;
(6)紧急逆转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
(7)抗凝血酶Ⅲ缺乏引起的肝素耐药。
5.血小板输注标准:
(1)血小板计数<50×/L;
(2)二次手术、主动脉手术、心脏移植、体外循环时间长(>6h)及大量输入库血;
(3)血栓弹力图检查明确提示血小板功能低下。
6.对于氨甲环酸,推荐负荷量加维持量的给药方式,负荷量在麻醉诱导后、外科切皮前不少于20min泵注,随后维持量在手术过程中持续泵注。以个体化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采用如下剂量:
(1)大剂量:出血高风险,负荷量30mg/kg,维持量20mg·kg-1·h-1;
(2)中等剂量:出血中风险,负荷量20mg/kg,维持量15mg·kg-1·h-1;
(3)小剂量:出血低风险,负荷量10mg/kg,维持量10mg·kg-1·h-1;
在全部外科手术过程中,氨甲环酸的总量应该控制如下:非体外循环手术,20~30mg/kg;一般体外循环手术,80~mg/kg;二次手术、大血管手术和心脏移植手术,~mg/kg。
7.小儿心血管手术,仍缺乏氨甲环酸理想剂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实践中,需要根据患儿出血风险、拟施手术类型、临床中心的实践经验等合理制定氨甲环酸的使用剂量。
来源: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版).临床麻醉学杂志,,3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4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最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