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在线心血管内科博士林胜辉

晋江

——

名医在线

林胜辉

心血管内科博士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诊治及内科急危重症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国际及省内外内科心血管病、危重病专业学术交流,发布SCI专业论著文章6篇,另有一篇英文临床文章发表在国外权威心血管病杂志,发表中文专业论文十余篇。

名医在线咱厝医生提醒

夏季更需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不到40岁的小郭说:“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心肌梗塞……”从死神手中逃回后,小郭十分纳闷,一般来说,天寒地冻的冬季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现在都6月份了,怎么自己在夏天还会心脏病发作?”

生死搏击突发心脏病的夏夜

在上周三的夏夜里,一场可怕的生死搏击惊现,事情是这样的……

3年前,来晋工作多年的小郭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及血脂偏高,仗着年轻力壮又没有身体不适,心里想着生活习惯上多注意一下就会没事便没放在心上。

由于小郭的工作要经常值夜班,通常凌晨两三点钟下班。上周三的夏夜,与往常并无太大不同。下班后,按照往常的生活习惯,小郭跟同事到一大排档吃夜宵并喝了3瓶啤酒,在这期间突然感觉心脏闷痛不适且脸色发白,大汗淋漓……同事一看不对劲,赶紧呼叫,到医院一查心电图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测血压/mmHg,经一番抢救后才终于摆脱了生命危险。

夏季敲响警钟

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夏季高温天气,反而比严寒的冬天更易引发心血管疾病?”记者采访了咱厝名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博士林胜辉。

对此,林胜辉做了详细的解答:“第一,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比较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也会明显增加。第二,夏季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含氧量相对降低,这就导致人体容易引起缺氧的表现。第三,夏季时,人体为加强散热使血液集于体表,心脑血液供应减少,加重缺血缺氧反应。第四,由于夏季气温高,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容易诱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夏天时,心血管病患者更应注意身体变化,慎防心血管疾病暴发。”

想安然度夏?

听咱厝名医怎么说!

首先,提高警惕防高温,要防止情绪中暑,做到“心静自然凉”。

第二,要做到起居有节,适时运动。夏天应是“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6~10时,这段时间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时间”,因此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进行锻炼。

第三,当环境气温达到32℃时,最好减少体力活动,可启动电扇,通风换气;地面洒水或使用空调,使室内温度调节到26℃左右,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8℃。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第四,夏天使用空调已是生活常态,单位及家居室内外形成温差一般较大。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最后,饮食方面,有心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夏日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淡,保证水分的充足摄入,特别是老人家对口干反射不敏感,要学会主动喝水,每天保证饮水在0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进点水,这样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医生特别提醒

“三高”是心梗发病的高危因素,有三高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比正常情况下高出5至10倍,因此“三高”人群要尤其注意控制病情,改掉抽烟喝酒、吃大鱼大肉等不良生活习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夏天,如果心脑血管患者出现下列情况要马上就医,不可麻痹大意:1.突发心前区闷痛;2.突发心悸、心跳次数超过次/分;3.一侧或者两侧肢体及面口周麻木、无力;4.一过性看东西模糊、眼前发黑、东西重影;5.走路不稳等。已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出现症状频发、症状加重情况,要马上就医,预防不测。

晋江经济报记者_吴清华文图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知名医院
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yyxxgnk/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