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及相关科室如何设计看

医院

医院是一所以治疗心肺血管疾病为特医院。自上世纪90年代起,医院医院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在医院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一次合理规划,分期实施建设”的原则,医院设施建设分期逐步实施。依医院自身发展要求,医院的远期床位规模为张。

一期——外科综合楼

外科综合楼工程是医院总体规划建设的一期工程。该楼是一座功能复杂的医疗建筑综合体,东西长36.8m,南北宽44m,总高度45.2m。

功能布置充分考虑院区人流、物流的组织与划分,水平与竖向交通按使用的性质分组、分部设置,以满足功能分区、洁污分区。楼内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手术室、营养厨房等科室部门均按洁污分区分流或加工工艺流程划分,实现楼内人流、物流顺畅。

手术部包含20个手术室,由于受楼层面积限制,手术部分别布置于二层和三层,分成两个分部。

监护区与手术部相邻,设洁净通道与之直接相通。监护病房分为两大区,采用中心岛式监护模式布局,以保证所有重症监护患者均处在护理人员视野之内。

护理单元采用标准化“□”形平面,护士站居中布置,使每个护理单元的护士站都具有良好的护理视野及短捷的护理路线。医疗辅助保障用房均位于护士站的另一侧,自成一区,与病房区互不干扰。每层安排一个护理单元,绝大部分病房均有良好朝向与视野。病区以3人间为主,辅以部分两床间和单人套间。

从4层至11层设置天井,较好地改善了护理单元中间医疗用房的通风、采光条件。为解决高层天井存在的下部采光不良、通风不利的问题,专门将病区东侧打通,形成花园休息平台,天井内采用垂直绿化,使天井形成新的景观,内部空间不再封闭,同时也给患者在楼内创造了休息活动的空间。

二期——门急诊综合楼

门急诊综合楼工程是医院总体规划建设的二期工程,该工程采用“

=”型布局,中间为医疗主街,急诊部设于建筑北侧一至六层,门诊各科室布置在建筑一至六层中及南部七至十层的各支端。医疗功能区主要安排在地上自然采光、通风条件好的位置。

急诊大厅位于门诊综合楼首层北侧,设有分诊、挂号、收费、诊室等功能。门诊大厅位于门诊楼的一层中部,主要通过东、西两个出入口进入,门诊大厅中部设有问询台,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咨询服务。

各诊区均采用标准化诊室,以单人诊室为主,医院的特点,设置少量双人及多人诊室。诊室布局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及门诊医疗工作的特点,合理安排诊室内设施与设备,最大限度减少医生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保护患者隐私。诊区内绝大部分房间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绝大部分诊区候诊设有外窗,既美化了医疗环境,又较好地缓解了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区域位于两个诊疗区之间,相对独立,设有示教室和医护工作人员休息室,满足医护人员工作和生活需要。

三期——医技病房综合楼

三期工程利用新门诊楼东侧的空地规划建设医技病房综合楼,设置床位张。院区内规划建连廊,将门急诊楼、病房医技楼联系在一起,形成医疗设施的合理整合。拆除现有病房楼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花园,并作为未来发展用地。所有建筑围绕花园布置,环境优美、联系方便。

医院

医院于年5月投入使用。该院位于合肥市南二环路附近,毗邻合肥市政府规划的政务新区。

建筑由16层的主楼和5层的裙楼构成。医院占地60亩,建筑面积m2。地下两层,面积近m2,作为供应室、食堂和泵房;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m2。

总体来说,医院的科室设置具有大专科、小综合,大病房、小门诊的特点。以心血管外科、心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心脑血管相关科室为中心,并配备眼科、五官科、骨科等常规科室来为中心科室服务。

在各科室的布局上,医院对各类科室进行了整合,采取了集中设置的方式。

首先是将放射、普放、CT、磁共振、DSA等医学影像科室集中设置在一层,CCU也位于一层。急救患者做完CT、磁共振、造影等检查之后可以直接进入CCU。

一层除了有宽敞的公共走廊,还设有一个急救走廊和一个门诊走廊,患者可通过不同的通道进入。

另外,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空间,医院在一层还预留了两间DSA室、一间CT室和一间磁共振室的空间。

二层是集中设置的药剂科、“小影像”和门诊诊室。

药剂科包括了集中配液中心、门诊药房和病房药房;“小影像”汇集了二十几个科室,B超、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振动等均集中在这里,并被划分为:超声和功能检查两大区域。

集中配液中心负责医院内所需的各种输液的配备工作,并将配好的药水送到需要的科室,比如急诊室、手术室。

门诊药房服务的对象是门诊患者,患者在检查之后在收费处划卡,然后在这里取药。

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等很多科室的诊室均位于二层。

三楼设置了检验中心,血液检验、体液检验都在这里进行,血库也位于该层。另外,该层还设有一些科室的诊室,如普外、骨科等。

检验科设有一排特殊实验区,共有8个小实验室,可供各科室使用。此外,还专门设置了学习和办公空间。

四楼是手术室集中区,包括门诊手术室、急诊手术室、内镜中心,最里侧为ICU。

五层是行政办公区域,六层到十五层是病房。

医院

医院(医院)是以心脑血管医院。为突出重点学科的建设,在设计中将心脑血管病门诊独立成区,在首层单独设计出入口。一方面突显专业特色,另一方面方便心脑血管病患的就诊。

因大多数心脑血管病患者为中老年或行动不便者,所以设计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心脑血管病门诊设置了单独的就医门厅出入口,诊室和检查室均设置在首层。

门厅和候诊大厅宽畅明亮,并设置单独的收费、挂号及智能化叫号系统,使患者就医交费、挂号、排队快捷有序;候诊区的内装设计体现出宾馆化风格,座椅成组布置,强调舒适性及私密性。

门诊区域自成一体,诊室与设备检查室紧密相连,患者接受诊断后,可直接进入医技检查区域,方便快捷;相关检查如彩超、脑电、肌电、体感诱导、心电、动态心电等用房与诊室就近设置。

心脑血管病门诊设有专门的导诊台和导医人员,实行分诊挂号就医。

门诊诊室及候诊大厅紧靠两侧内庭院,保证了室内光线舒适明亮。

医院肝肿瘤及心血管病综合楼

医院肝肿瘤及心血管病综合楼工程总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上建筑面积m2。

主楼为地上15层,裙房2~6层,地下3层,总床位数张,其中肝肿瘤临床医学病床张、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病床张。

总体规划,打造现代化医疗综合体

该院肝肿瘤临床医学、心血管病临床医学楼属于上海市33个重点临床医学中心。新建的综合楼内部整合了心脏肝脏检验、专科门诊、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监护住院用房及辅助用房,并附设有张床位的病房周转部。直升机停机坪设在门急诊区的楼顶。门急诊部共用检验、药房、补液、手术等部门,实现了医疗设施共享的最大化。科技楼提供了功能完善的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及图书资料设施。

整体布局,庭院围合式

该工程采用庭院围合式的布局方式,中心形成大面积绿地景观,围绕中央庭院布置建筑单体,使院内的交通流畅便捷,易于患者识别,这也是设计中的亮点。由于建筑单体沿中央庭院一侧底层设置柱廊,同时设置两条架空连医院主楼的地下停车场的联系通道,将医院新老院区整个建筑组群连为一体,构成了既相对独立,又共融共生的总体布局。

流线设计,防止交叉感染

各个医疗单元内部及相互之间的交通、物流、洁污流线均独立设置,患者和医生,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探视和手术治疗均设有专用的电梯和通道。

环境设计,充分考虑就医流程的特点

新建综合楼的门急诊区均位于低层,与缴费、检验、取药各部门联系便捷,各医疗单元候诊空间宽敞,监护病房采用了中心岛式布局。为满足不同患者需求,设计了通间和单间,并设置家属等候区、患者探视走廊等空间,减少了对患者的干扰。在设计中还设置了完善的无障碍措施。

资料来源:《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CHAE

赞赏

长按







































白斑风
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yyxxgnk/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