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左右。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二、血吸虫病传染源:日本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三、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感染而传播。
四、血吸虫病的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居民的感染率与当地钉螺受染率成正比。15~30岁青壮年发病率高,男多于女,夏秋季节感染者多。
五、感染了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1个月左右,按病情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晚期。
1.急性血吸虫病可有发热,伴肝脏肿大,也可有轻度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
2.慢性血吸虫病大多因反复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泻,常伴肝脏、脾脏肿大。
3.晚期血吸虫病以肝硬化为主要表现。
六、如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治疗用驱虫药吡喹酮,服用安全。治疗中如有副反应,要对症处理。
预防措施:不和疫水接触;消灭中间宿主钉螺;查治血吸虫病,消灭传染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