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发生在嘉兴的那场“战疫”
庚子年春,无情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祖国的大江南北。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上下齐心、众志成诚,正全力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生死“战疫”之中。中华民族自古多灾多难,远的不说,单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华大地就经历了多场巨大灾难,如年的汶川大地震、年的非典疫情、年的长江特大洪灾……,如果继续往前推,半个世纪前,也就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血吸虫病一度十分猖獗,瘟疫肆虐之处,病魔侵袭,死亡无数,田地荒芜,哀鸿遍野。但新生的共和国依然没有被这场灾难所吓倒,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神州大地全面打响。
而今天我要讲的是发生在浙江嘉兴的这场“战疫”,为什么选择嘉兴一地?原因有二:一是嘉兴是这场瘟疫的重灾区,具有典型性。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据年嘉兴市居民血吸虫病普查,平均感染率达40.68%,部分乡、村感染率高达90%以上,在净湘乡石蟹村、天凝乡翁家坟村等地,血吸虫病几乎将全村劳动力吞噬殆尽,达到“家家户户有病人,条条河浜有钉螺”的地步。嘉兴全市累计有血吸虫病人.3万人,仅在嘉兴、嘉善县,就有多个自然村人口因血吸虫病而死绝或濒临死绝,死亡人数近3万人,田地荒芜2.9万亩。
二是对嘉兴我相对熟悉,有感性认识。我出生时,血吸虫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所以对血吸虫病我本无多少了解。但机缘巧合,本人是在嘉兴读的大学,也算是生活多年,也走访过嘉兴的一些水乡农村。在嘉兴就学期间,我曾经受当时在世的爷爷的委托,到嘉兴的步云乡(现为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看望过他的干儿子(绍兴话讲“祭拜尼子”),而这位伯伯就是在解放初期从老家举家迁往嘉兴的,原因是那里的原住民很多因患血吸虫病去世,田地都荒芫着。看望伯伯时,他给我讲起了他刚到步云时看到的凄惨景象,同时也给我说起了他所经历的那场抗击瘟疫的“战争”,让我对这场“战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先来科普一下:
1、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体内(牛、羊、猪等),导致其发病的一种寄生虫病。按其发病时间及症状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出现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等症状,并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有些地方把这种疾病叫做“大肚子病”、“簸箕鼓”。
2、血吸虫病是如何感染和传播的?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粪便中含有血吸虫卵,虫卵随粪便入水后会孵化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进入水中。也就是说,血吸虫病的宿主主要是钉螺!人或哺乳动物在疫水中作业或游泳戏水、淘米洗菜、洗衣物等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时,尾蚴就会通过人或动物的皮肤进入体内从而使其感染血吸虫。
3、患血吸虫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急性或慢性病人若不及时治疗,血吸虫在人体内不断产卵并释放毒素,使肝脏脾脏受到损害,发展到晚期可危及生命。儿童患病后,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可能成为矮小人“侏儒症”。
我们再来看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勇的嘉兴人民在面对这场瘟疫时,他们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施了哪些创举并最终赢得这场“战疫”的胜利的呢?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血吸虫病在嘉兴的蔓延开始于上个世纪初,也就是说,在嘉兴人民打响这场“战疫”前,因血吸虫病引发的瘟疫已在嘉兴这片土地上肆虐了几十年,“千村薛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是一直以来的常态,为何?原因很简单,无论是晚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在他们眼里,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根本不足道也!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要位置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一声号下,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吹响了冲锋号,嘉兴的抗血吸虫病战役也由此开始。
而五十年代的嘉兴,百废待兴,医疗条件和水平极差,医疗资源和医疗人员也极度稀缺,同时,在抗击血吸虫病疫情上,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嘉兴人民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实践,硬是摸索出了一条针对性救治、阻断传染源、全民齐防治的血吸虫病防治新路子,经过全社会尤其是卫生系统血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嘉兴全市终于在年达到了血吸虫病感染控制标准,并于年达到了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标准,取得了血防“战疫”的伟大胜利。
嘉兴人民赢得这场血吸虫病“战疫”胜利的法宝主要有三:
1、有效救治。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几代嘉兴医疗工作者以巨大的热情和钻研精神投入到对这种疾病的防治研究中,让嘉兴市的医疗水平尤其是血吸虫病研究得到了极大突破。从毒性大、有效率较低的锑剂静脉推注治疗,到副作用相对较小的呋喃丙胺口服药使用,再到确认治疗有效率达94%以上、副作用更小的血吸虫病治疗药物吡喹酮片;先后研究使用了胃底静脉结扎、三腔管压迫止血法、硬化剂注射法、腹水浓缩回输法等各种治疗方法,使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有效率从最初的37%左右,上升到了81%……。通过不懈努力,嘉兴血吸虫病人基本能得到及时救治,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
2、人人灭螺。由于血吸虫的主要宿主是钉螺,嘉兴人民发动了一场消灭钉螺的战争,以切断血吸虫病毒的传播途径。防疫站干部走进乡村,与村民吃住在一起,消灭河浜钉螺。各社、镇领导亲自蹲点,推动灭螺。“河浜沿岸覆厚土灭螺法”、“水沟铲土土埋灭螺法”、“聚粪保肥贮存杀卵法”、“尼龙绢集卵孵化”……一项项群众在灭螺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方法不断涌现,有效压缩有螺面积,为江南水乡平原地区河道灭螺提供了成功经验。据统计,嘉兴地区共灭螺亿平方米,群众投入灭螺工作达万工。
3、全民防治。嘉兴对血吸虫病防治作出的贡献,除了及时救治、人人灭螺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了非常完善的血吸虫病治疗档案和医疗网络。医院“晚血办”,有4个大柜子,整整齐齐地装着多本病例记录,从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从无遗漏。在嘉兴市的每一个乡镇,都有血防专管员和专职的血防医生,分别负责查螺、查病和治病及晚血病人管理,及时把自己掌握的动态信息传递到晚血办,而每一个晚血患者从年开始都要接受一年一度的复查。同时,血吸虫病专科医生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跟踪回访和课题研究。从年到年,嘉兴医生对例曾使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患者进行远期疗效观测跟踪回访,得出了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无后遗症、高效轻毒的结论,填补了这项研究的世界空白。
曾经的嘉兴血吸虫病防治院但嘉兴医疗界对血吸虫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