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蚌医心内科在肺炎疫情期

引言: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在中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在中国大地上总算是快销声匿迹了,但是,为了防止它卷土重来,所有人依然高度警惕,做好各种必要的防范工作。然而,疫情的持续,也让其他疾病的患者饱受煎熬,有病也不能及时就医,耽误治疗。日前,一名心衰患者因病情加重,来到蚌医院就诊,医院的心内科团队排除万难,急患者所急,并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在疫情期间,为患者进行了心脏再同步(CRTD)治疗,缓解了患者心衰加重的症状,同时也考虑到患者将来可能接受MRI检查选择了MRI兼容的植入装置。

病情加重,肺炎疫情未结束,怎么办?

家住蚌埠的朱先生8年前做过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术后规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病情一直稳定。今年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朱先生日常的生活也带来了影响,近日突然病情加重,胸闷,气喘,不得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在家人陪同下来到蚌医院就医。医院在做好消毒防护工作后,给朱先生做了全面综合的检查,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终确定了朱先生的诊断:

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

医院心内科团队讨论,认为:

患者因房颤需长期服用华法令,不但有栓塞还有出血可能,未来接受MRI检查的可能性很大

患者的情况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的适应症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脏再同步治疗是将3根起搏电极导线分别放置在患者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和靠近左心室的静脉血管中,起搏器通过发放起搏脉冲,实现左,右心室同步收缩的治疗方法,对于存在失同步的心衰治疗效果明显。

MRI兼容

MRI检查曾经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是个禁忌,但是随着技术的同步,起搏器材料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心脏起搏器可以MRI兼容,让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有机会进行MRI检查。

DF4除颤电极、IS4左室电极

4.8F直径四种极间距和型号选择的左室电极,能匹配不同患者冠状静脉的解剖结构;出色的推送性和头端的高柔韧性,为成功置入靶静脉提供有力支持。除颤电极的新螺旋设计理念极大的减少了电极的张力,给患者提供完美的终身保护;DF4接头简化了导线连接,减少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机会。

螺旋设计极大的减少导线张力,DF4接头连接方便

4.8F四种型号和极间距选择

综合以上的考虑,医院心内科团队为患者选择了一款可以MRI兼容的,左室导线为四极,除颤电极为DF4的CRTD产品。

手术顺利完成

精湛的技术来自于长期的手术积累,心内科团队仅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起搏器的手术植入。标志着全国首台具有MRIAutoDetect功能的四极CRTD在蚌医成功植入。

手术中

手术完成保留影像

术后参数调整

术后在厂家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对起搏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

术后心电图

尾声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医生永远会把最好的治疗带给患者,即使肺炎疫情仍在继续,但是为了患者的康复,医务人员仍然全情投入到工作中,看到患者恢复健康,也是每一个蚌医院心内科医生最大的心愿。

专家简介

张恒

蚌医院

心血管内科学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安徽省心血管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分会起搏和电生理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蚌埠市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始终从事心血管内科一线工作,擅长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抢救,目前主要方向是从事冠心病的介入性诊治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已完成各种心脏介入手术近余例,可熟练对左主干,分叉病变,CTO等复杂冠脉病变开展PCI治疗和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同时常规参与开展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和CRT和常规起搏器植入术;重视科研及教学,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省教育厅课多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BAI09B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动脉高压临床体系建设(分课题)肺动脉高压筛查和规范诊治及预后研究,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otch-钾通道TASK-1通路在ALDH2介导糖尿病心肌损伤机制研究,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两项,同时承担内科学及诊断学多层次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已指导培养6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在读硕士研究4名。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和周五上午

获取更多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yyxxgnk/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