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血管病专家郑重提醒除了这个茶饮增

冬季,昼夜温差大,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

  

浙江省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中成药“黄芪生脉饮”的研创者俞惠生教授,今天和大家谈谈秋冬心血管的保养。

专家简介

俞惠生:主任中医师,教授,浙江省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医院心血管学科中医带头人。

麦冬+黄芪

提高免疫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中医中成药的科研浪潮此起彼伏。俞教授根据他临床多年的经验拟定了配方,研创出“黄芪生脉饮”中成药。而后,“黄芪生脉饮”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并被列入药典,畅销三十多年。

“黄芪生脉饮主要有四味药材,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都是补心气、养心阴的药材。”俞教授说。对于普通人,俞教授认为日常的补气茶饮,可以有效增加免疫力。

他建议,黄芪和麦冬,两者根据二比一的分量,煮水之后,可作茶饮。

黄芪↓

麦冬↑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生肌的功效;而麦冬有养阴生津、润肺的功效,两者一同煮制,适合大多数人群。

但茎块类的药材,即便是做茶饮,也有做法的讲究。

专家提示

1

煮比泡更利于药性发挥

俞教授指出,“黄芪和麦冬,这两味药材,我并不建议使用温水来泡,因为块茎类的药材,用温水泡,药性难以发挥出来,所以建议先用清水把所需药材洗净,然后取专用无油的器皿,注满水,小火煮半个小时即可。”

2

瓷和玻璃容器更好

进入冬季,不少人都将水杯换成了保温杯,里面放枸杞或者其他花茶。对此,俞教授认为,如果是药材或者茶类,建议还是使用瓷或者玻璃等材质,更为妥当。

节制饮食

疏补并举

进入冬季,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俞教授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患流行病或传染病死亡的人越来越少。相反,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病人越来越多。”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占据老年病的一大部分比例。所以现代生活中预防老年病,控制“三高”是非常有必要的。

俞教授告诉记者,从中医调理的角度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节制饮食,合理膳食。三餐要规律而合理,日常生活中适当减少高蛋白、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尽量戒烟戒酒。

另一方面,在中药调理时,以疏补并举,以“疏”为治,活血通络,补乃调补气血脏腑阴阳。

“其实,我胃口蛮好的,和你们年轻人一样好,但是不能多吃,一定要荤素搭配。不管猪肉还是牛肉,肉不能多吃,但也不可全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还是必须的。”俞教授说自己并无大补的概念,一天三餐饭,烟酒不沾,一杯绿茶足矣。

秋冬清早锻炼

一定要带帽子

除了荤素搭配得当之外,俞教授重点提到了每日的锻炼。

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肺功能和活化血管。

年轻的时候,俞教授身手矫健,踢足球、打乒乓球都很擅长。“但年纪大了以后,这些较为激烈的运动,以及会损伤膝盖的运动,我都不去做了,改为每天走路。速度不快不慢,就是正常的走路样子。我家住在东河边,每天看诊坐得多,那我选择每天就走路上下班,这时候太阳出来了,温度适宜,走路强度正适宜,就是一种蛮好的锻炼。”俞教授说。

而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谨遵医嘱,坚持锻炼。“但他们都忽略了一点,冬天清早去锻炼,室内外温差大,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情突变,发生心梗或脑血管意外。所以一定要戴好帽子,做好保温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此外,俞教授还特别提醒:心血管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需要“气血乃和”,所以保持心情愉悦很重要,安神宁心这不是一句空话。

推荐阅读

?小雪过后,保暖也别忘清热,为您准备了3个食疗方,清热润燥还美味

?上了年纪以后,这10个动作最容易让心脑血管崩溃,尽量别去做!

?营养专家绝对不吃这些食物!看完我赶紧闭嘴了

来源:杭州日报养生道,本文已获授权转载,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张瑞玲聂爱玲李含威

出品/北京晨报社

赞赏

长按







































什么原因得白癜风的
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yyxxgnk/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