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即日起的每个星期五,浙江大学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医院心血管内科坐诊,为天台百姓解决“心”病。
初见倾“心”
4月18日,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携专医院坐诊及教学查房,正式开启了两院在心内科领域的新合作模式,并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目前,两院已合作举办了3场心内科诊疗及教学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接下来,傅国胜教授专家团队成员将在医院坐诊,并进行学术指导、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科研指导、医疗咨询等活动,使天台的心脏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国知名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满足市民就医需求。
再见安“心”
上周五,傅国胜教授专家团队成员之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王敏如约而至。
王敏主任擅长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在疑难危重心血管病救治及起搏器植入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后知后觉的先天性心脏病,专家来支招!
31岁的陈女士,一年前开始有气促现象,近一周更是感到莫名的心慌。王主任详细询问病史,心脏听诊发现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检查后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房性早搏,心超提示房间隔缺损,右室容量负荷增加。
王主任告诉陈女士,房间隔缺损属于先天性心脏病,除较大缺损外,儿童时期一般无症状,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显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继之可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如病情进一步进展,可因右室容量负荷过重而发生心力衰竭。像陈女士这种情况,建议尽早评估,行介入或手术治疗来关闭缺损。
“我以为年轻身体好就没重视起来,要不是这次赶上了省里的大专家坐诊,我都不知道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陈女士说道。
患者自行停用抗凝药,专家急了!
70岁的夏婆婆,同样医院就诊,既往住院资料显示: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病史10余年,“心房颤动”病史1年余,期间多次复查心电图均提示房颤。
王主任根据CHA2DS2-VASc评分表,排除出血风险因素后,认为患者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的。问诊时却得知夏婆婆曾自行停用抗凝药物,王主任急了,耐心地给老人做起了工作,因为患者属于栓塞高风险人群,随时有心脑血管意外发生可能。
“专家一再提醒我不能停药,还给我仔仔细细讲了原因,真是太贴心了,以后我肯定会坚持吃药。”夏婆婆离开前说道。
结束专家门诊,王主任到各科室进行教学查房。查房中她发现,很多因心脏疾病住院的患者,都存在心力衰竭的问题。王主任叮嘱年轻医师,针对这一现象,一定要控制液体量及输液速度,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