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
零射线射频消融手术
让全程无射线的
绿色电生理理念
成为现实
76岁的陈奶奶患有持续性心房颤动好多年了,平时控制得还算正常,但是由于体质差,平日稍微一活动就会出现明显胸闷、出汗等症状。
“房颤对身体而言是个‘炸弹’,需要严格控制好。”其实多年前,陈奶奶就想做房颤消融手术,但由于手术需要在X射线下完成,虽然医生多次讲解过手术射线的安全性,但她依然心有余悸。
在最近一次复查中,得知常州一院心血管内科已常规开展心腔内超声技术,该技术利用超声原理可以免除X线照射,她欣喜万分,立即决定开展手术。“心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手术,通常需要在X射线辅助下完成。”王卫明说,“我们平常生活中也会接触X射线,如CT和胸透检查,但由于检查时间短,安全性高。”结合病人情况,王卫明决定开展心腔内超声技术。此技术借助超声影像了解心脏结构,不需要射线或者射线非常少。王卫明专家团队站上手术台,在团队近3小时的努力下,常州首台零射线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陈阿姨恢复情况良好,出院前,她激动万分:“感谢王主任专家团队,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悬在我心上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零射线房颤消融手术通过三维定位导航系统,结合心腔内超声导管,实现最大程度地减少X射线量,同时保证射频手术的成功实施。手术定位直观、准确,可视性好,技术成熟,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可靠性。
“此技术对医生和病人都免除了射线下的暴露,手术更加安全。”王卫明说,“从事心脏导管手术的医护人员,其实每天接受的辐射和射线照射是普通患者的数倍,长期承受着一定的健康风险。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射线对身体的损害,大家必须长期穿着重达40斤的铅衣,‘扎’在手术室中与X射线为伴。”
陈希铅衣很重,一天穿戴下来,对肩、腰、背的压力很大。病人的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有时碰到紧急抢救,往往顾不得穿铅衣,就要赶紧进去救治。韩福超声波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B超、彩超等都属于超声检查,它的特点是安全,尤适用于孕产妇、儿童以及一些患有血液疾病的患者。另外,通过电脑计算还可以显示患者心脏三维图像,医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患者病情,便于进一步提高手术准确度。
王卫明强调,由于零射线手术对手术医生的技术和操作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后进行决策。常规X线下心脏介入操作接收射线的时间和射线量,通常不对患者健康造成损伤。
“三维导航标测系统和心腔内超声导管的应用,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福音。无论是手术有效率还是安全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精进技术,造福更多患者。”王卫明对未来充满希望。
专家简介王卫明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常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专业方向为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及缓慢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及单腔、双腔起搏器、三腔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D)及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植入及左束支区域起搏。擅长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治疗。门诊时间:周二全天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
朱桢燕
专业审核
杨玲、王卫明
编辑、整理
冯凯、王颖
责任编辑
刘华联
邮箱
cz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