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全守护,心希望rdquo

7月12日,以“全守护,心希望”为主题的阿斯利康心血管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会场群英荟萃,专家们各抒己见,围绕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及管理等展开了全方位讨论,共同探索我国心血管疾病管理发展之路。

会议伊始,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马长生教授首先致辞:

本届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全守护、心希望」,与会嘉宾皆为心血管领域造诣颇丰的专家学者。希望今天的会议,能让各位对心血管疾病的综合管理、全面防控有新的认识。

”图1:马长生教授

随后,医院的陈纪言教授致欢迎辞,表示:

近几年,心血管领域迎来了多项令人欣喜的革命性研究进展,今天的会议将围绕心血管疾病防控、全病程管理、心衰、抗栓治疗进展等多个方面展开学术探讨,我们希望未来心血管领域能有更多革命性研究,让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迎来新希望。

图2:陈纪言教授

阿斯利康心血管代谢业务部负责人朱彤先生最后致辞:

目前,中国的心血管疾病控制情况依旧严峻。阿斯利康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创新公司,致力于将更多的创新药物引入中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阿斯利康将继续在心血管领域深耕细作、携手政产学研医等多方力量,共同探索慢性疾病领域的创新疾病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

图3:朱彤先生

01

心获益,新理念:三高共管”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新模式

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占我国死因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作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大国,CONSIDER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达61.5%。

而根据年全国慢性肾病调查(CNSCKD)项目调查结果显示,≥18岁人群血脂异常管理的知晓率仅为31.0%,而治疗率、控制率分别只有19.5%和8.9%。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院的彭道泉教授指出,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提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亚组与单纯糖尿病亚组相比,既往心血管疾病高出6倍(27.6%比4.1%,P.)。而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也随血脂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

目前政府主导下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在《健康中国行动(年-年)》中,强调战略布局转变:将关口前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此,彭道泉教授强调,针对全人群,特别是针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预防及CVD高危人群的诊治是当前第一要务,CVD防控开展越早,获益越显著。对于个人而言,应在加强风险管理与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对“三高”重点人群采取一级预防防治策略。

图4:彭道泉教授

02

心获益,新价值:交感神经抑制与心血管全病程管理

自疫情以来,年轻人、医务人员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原因究竟为何?来自上海医院施仲伟教授就这一问题作了精彩的报告。

中国目前SCD发生率为41.84/10万人,每年有54.4万人死于SCD,居世界各国之首,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都市人压力调查报告,47.0%的受试者表示压力太大,社会压力和精神紧张易引发猝死。此外,中国21个城市心理压力调查显示,严重心理压力患病率高达27.2%,压力背后预示着人们长期处于交感过度兴奋状态。

图5:心源性猝死的“百慕大三角”

交感过度/持续激活导致交感风暴,是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机制。而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使其兴奋性减弱、降低心率、血压,同时使室颤阈值升高60%~80%,从而降低猝死。作为高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不但能稳定心率、稳定心电活动,且可阻断交感神经,降低猝死作用更为显著。

从循证依据方面,施仲伟教授指出,有荟萃分析显示,心梗患者长期使用美托洛尔mg/天,显著降低心源性猝死相对死亡风险41%。此外,还有研究指出,与停用β受体阻滞剂相比,使用美托洛尔可降低长QT综合征患者首次心脏事件风险30%、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风险92%。

图6:施仲伟教授

目前,国内外的多部指南均推荐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降低猝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中就指出,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可减少HFrEF患者猝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Ⅰ,A)。而EHRA共识中也指出,对于在仅出现轻度心衰症状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控制心室率的一线治疗。

那么说完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衰治疗近期又有何新进展?来自上海医院的李勇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详细的讲解。

03

心获益,新思考:心衰治疗药物的新进展

过去15年间,中国心衰患病率增加了44%。心衰患者常伴随着反复住院,加重了疾病整体负担。然而当前的治疗方案下,住院心衰患者1年再住院率高达44%、5年病死率高达42.3%,心衰患者预后不容乐观。在这二十一世纪心血管领域最后的战场,心血管学界急需全新的武器,扭转战局。

李勇教授介绍了近年DAPA-HF研究带来的一系列惊喜。在今年的ACC年会上,DAPA-HF研究的首次/复发事件获益、背景治疗亚组、NT-proBNP亚组及基线BMI亚组等数据正式公布。其中首次/复发事件获益组结果显示: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单次和多次心衰住院的风险,使心血管死亡或复发心衰住院风险降低25%、降低首次和复发心衰住院29%、降低心血管死亡19%。

而在此次ADA年会上,DAPA-HF的探索性分析结果发现,在非T2DM人群中,达格列净可降低糖尿病发生率达32%,且对非T2DM患者预防作用各亚组趋于一致,对T2DM的预防作用主要表现在糖尿病前期人群。

图7:糖尿病累积发生率(%)

从机制的角度来看,以达格列净为代表的SGLT-2抑制剂,一方面可渗透性利尿,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另一方面,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肝脏脂肪酸向β羟丁酸转化,使心脏的产能增加,从而增加心肌细胞ATP能量存储。此外,在动物研究中发现,SGLT-2抑制剂可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重构。基于这些独特的获益机制,SGLT-2抑制剂才能在金三角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带来获益。

图8:李勇教授

04

心获益,新探:PCI术后个体化抗栓治疗新进展

抗血小板治疗一直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防治的基石,对于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我们邀请到了来自中医院的耿登峰教授为我们进行了精彩讲解。

既往诸多研究提示短期DAPT后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或为新方向,例如SMART-CHOICE研究显示,DAPT3个月后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非劣于12个月DAPT治疗。但是这些单抗研究都有开放标签、入组人群低危、氯吡格雷单抗受基因多态性影响等局限性。

作为一项大型、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TWILIGHT研究共纳入了例成功实施PCI的患者。其主要终点结果显示,替格瑞洛单药组较双抗组显著降低BARC2、3或5型出血绝对风险达3.1%,相对风险达44%,同时不增加缺血风险。

图9:TWILIGHT研究主要终点结果

关键次要终点结果则显示,替格瑞洛单药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或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非劣于双抗治疗组。耿登峰教授介绍道,在年AHA年会及年上ACC年会上分别公布的TWILIGHTACS亚组及COMPLEX亚组结果显示,NSTE-ACS及复杂PCI患者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可显著降低出血风险,且不增加缺血风险。而DM亚组结果则表明,DM患者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可显著降低净不良临床事件相对风险39%。

对于TWILIGHT-CHINA研究的意义,耿登峰教授指出,PCI术后出血风险具有人群差异,因而PCI术后短期DAPT或无阿司匹林策略的风险/获益评估也可能因人群而异。但先前在高危东亚PCI患者中,尚无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大样本数据。

而TWILIGHT-CHINA研究的主要终点结果显示,中国高危PCI患者替格瑞洛单抗治疗,显著减少BARC2、3、5型出血。

图10:TWILIGHT-CHINA主要终点结果

同样在ACC年会上公布的TICO研究,则翻开了替格瑞洛单药治疗探索的新篇章。研究结果显示,接受PCI的ACS患者,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可显著降低主要出血相对风险44%,且不增加缺血风险。进一步证实了替格瑞洛单抗治疗的可行性。

图11:耿登峰教授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就本次会议话题、临床经验及实践进行了分享与讨论。此次会议内容精彩不断,干货满满。

图12:讨论环节

陈纪言教授在最后总结时指出,对于“三高共管”的早日实现,及心源性猝死的如何预防等话题,与会嘉宾的经验分享让大家收获颇丰。DAPA-HF研究实现了达格列净从降糖到心衰的跨界,而对于抗栓的降阶治疗,TWILIGHT等研究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期待,心血管拐点事件下降的早日到来!

点个分享,让更多人知道!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xxgnkst/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