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第二十届全军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暨

医学通讯社报道

  “本次会议围绕心血管疾病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进行交流,并对该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追求学术共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促进全军及天津心血管病领域学术水平全面提高和发展”,这是年6月2日在天津举办,“第二十届全军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渤海-天津夏季心脏学术会议天津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年会()武警部队第十二届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大会主席陈韵岱教授在开幕式时强调的。

  据了解,本届大会由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天津市心脏学会(THA)、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TSC)协办,医院承办。在陈韵岱教授、万征教授、李玉明教授和姜铁民教授积极倡导下,年全军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渤海一天津心脏夏季学术会议、天津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年会、武警部队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共同举办,给军地心血管病专家们构建了合作交流的平台。会议汇聚军内及地方的力量,力求会议内容涵盖心血管病的预防、治疗乃至康复的各个方面,涉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肺循环疾病、心血管病影像、心脏康复、精准医学等领域。

  大会开幕式由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玉明教授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季建华副局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王陇德院士,医院终身荣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韩雅玲院士,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卫计委副主任田慧光,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局梁立武局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李进政委,全军心血管内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陈韵岱教授,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生物安全处处长杨军,天津市心脏学会会长、天津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医院万征教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铁民教授,天士力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朱永宏总经理。其中梁立武局长、田慧光副主任、韩雅玲院士、陈韵岱教授以及季建华局长为大会致辞。

  开幕式后王陇德院士回顾并总结我国脑卒中防控之路的历史和现状并做新的展望,发言中介绍到,过去一年,是脑卒中防治工程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工程承上启下向前推进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成效年」。这体现在紧密结合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区域防治网络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全民健康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卒中防治政策方案不断完善,严格落实工程工作要求,医院规范建设逐步推进,积极开展卒中中心建设,协作联动诊疗能力全面提升等多个方面。对于工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王陇德院士指出,管理长效机制不够健全,防治政策急需落地,区域网络建设尚不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有待强化,学科合作仍有提升空间,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健康教育仍未广泛开展,国民健康意识有待提高等需要给予更多的   韩雅玲院士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救治的发展历史和展望做专题报告,指出目前STEMI再灌注治疗的时间窗主要延迟在以下4方面:首先是很多患者因误判病情或就医意识医院救治;第二是院前急救系统和转运体系不够健全,很多情况下急救车未能及时将STEMI患者转运至就近的能快速实施再灌注治疗的医疗单位,医院溶栓后未能将患者及时转运到可完成急诊PCI医院;医院内部STEMI治疗的临床路径不够规范,致使患者到达能够实施急诊PCI医院后,亦在许多院内环节上被延误救治:包括急诊科、CCU、导管室之间未能开通绿色通道,从患者入急诊科至溶栓时间(DTN)超过30min,从入急诊科至急诊PCI开通靶血管时间(DTB)超过90min等,后者常有患者或家属迟疑签字手续、不配合医生治疗决策的因素参与其中;第四是社会救助尚机制不够健全,部分患者因费用问题而延误诊治。对于我们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展望,韩雅玲院士指出虽然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取得长足进步,但患者死亡率却未见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再灌注治疗延迟、急诊PCI应用率较低以及单纯PCI治疗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效果有限等有关。展望未来,要想真正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还需从预防再灌注治疗延迟、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治疗复杂病变等多方面入手。此外,鉴于中国目前能开展急诊PCI的医院数量有限、分布不均衡,医院溶栓治医院行PCI治疗相结合,完善“医院溶栓-转运-大医院救治”协作网络,让更多患者得到公平、高效的再灌注治疗。

  陈韵岱教授就《中国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解读,自年我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诊断与治疗指南》发布以来,近年在该疾病领域又积累了众多临床证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年版的基础上,对该疾病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编写了新版《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中国NSTE-ACS指南)。陈韵岱教授对新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1、推荐应用hs-cTn进行早期诊断,并明确其应用方法2、推荐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测以帮助缺血风险评估,3、细化侵入治疗危险分层,强调高危患者尽早侵入治疗,4、推荐桡动脉路径,推荐新一代DES,不推荐血栓抽吸,5、对NSTE-ACS患者药物治疗新增一般治疗的推荐,6、强调尽早使用P2Y12受体抑制剂,7、首次针对CABG围术期抗血小板管理进行推荐,8、专门对需长期OAC治疗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推荐,9、强调生活方式改善、长期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10、对于二级预防,放宽了血压和血糖的靶目标。

  李玉明教授结合近期团队的研究工作,就心血管风险孕期暴露和基于心血管疾病零级预防的精准治疗问题作一阐述。首次提出了“孕期心血管风险暴露”的概念。对中国慢能非传染性疾病的人群防控具有重大意义。孕期心血管风险暴露是指女性在妊娠期间暴露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妊娠期糖尿病(GDM)、高盐、肥胖、脂代谢紊乱、甲状腺功能减低、营养不良以及叶酸缺乏等一系列可导致母子两代远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的疾病或不良状态。其中,HDP和GDM是孕期最为重要的心血管风险暴露。

  以孕期心血管病风险暴露为起点的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防控,是初始预防理念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领域的重要切入点,是实施“健康中国”的有效保障。以HDP和GDM为代表的孕期心血管风险暴露,是母子两代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风险增高的交汇点和策源地。唯有开展以孕期心血管病风险暴露为起点、贯穿于全生命里程、覆盖全人群的CVD综合防治,才能从源头上遇制我国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发挥初始预防的洪荒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全军胸痛中心项目全军心血管远程教育项目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出席嘉宾有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陈韵岱教授,黄岚教授,李玉明教授,杨丽霞教授,王祖禄教授,梁春教授,陶凌教授,向定成教授,郭军教授,孙志成教授,其中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向定成教授、杨丽霞教授以及陈韵岱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发布会期间进行了全军胸痛中心项目及全军心血管远程教育项目的揭牌仪式,同时还进行了远程互动环节,中国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金元哲进行了病历分享,同时陈医院进行了沟通交流。

  本次大会为基础研究学者、临床医师和公共卫生防控专家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和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推荐阅读

陈韵岱:







































鍖椾含涓鍖婚櫌鏇濆厜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㈡湁鍝簺閭d釜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xxgnkys/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