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脓肿
本例曾有多次感染,第一次感染为败血症,第二次感染为口腔肠道霉菌感染,第三次感染是发生胃、空肠切除术后第九天,此时发热39度以上,并持续不退。医院徐肇玥主任、戴自英主任来会诊。膈下脓肿曾在局麻下做左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每天从引流管注入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但患者咳嗽气急加重,戴自英教授建议使用先锋霉素来抗感染。戴自英主任是我国最著名的传染病专家,是上海抗菌素研究所所长,医院院长。在文革期间也受尽迫害。当我们邀请他来青浦会诊时,医院工宣队汇报。工宣队干部对他训话说,同意他出来会诊,但要求他“多听少说”。可是,多年受到文革迫害的戴主任,历尽千辛才得到机会出来会诊,他滔滔不绝地足足谈了2个多小时,不仅分析病情,指导用药,还把他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难能可贵。
为了寻找先锋霉素药品,会诊医院的司机一起开车前往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接待处,请求帮助解决药品供应问题。刚好,当晚市革会接待处值班人员是我熟悉的前上海血防所朱福良医生,他对血防工作十分重视。当了解了我们在青浦抢救血吸虫病人需要先锋霉素时,马上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写了批条,要求上海制药厂帮助解决。几经曲折,终于在晚上12点从工厂实验室里取出了40瓶先锋霉素的样品。当我连夜赶回青浦途中,在虹桥路十字路口,差点发生车祸,幸好司机当机立断,才避免了险情发生。我终于把40瓶国产的先锋霉素交给了关院长。第二天清晨,我抽空回家看望正在患肝炎的妻子和年仅三岁的女儿。当天傍晚,我赶回徐泾抢救组时,关院长告诉我当我回家不久后,上海医药公司派人员来要取回国产先锋霉素。并说这是周总理的指示,要求上海组织一批国产先锋霉素药品送往越南,以支持当时的抗美援越。在关院长征求我的意见时,我表示小局服从国家大局。第二天一大早,医药公司又派人来取药。当他们拿到药品后,非常高兴。但他们也看到我们抢救吉春弟的现场情景,被我们医务人员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当天下午上海医院药房调来40瓶日本进口的先锋霉素,供我们临床使用。患者经使用了先锋霉素后,体温逐渐下降,膈下脓肿又获得控制以致痊愈。
治愈出院
经过了日日夜夜的紧张抢救,医院内抢救了天,克服了八大难关终于痊愈出院了。由于抢救组的积极抢救,使患者能够几度起死回生,的确也是医学奇迹,在当地造成很大的影响。随后,当地政府根据吉春弟的实际情况,破例照顾他,让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变成当地机关招待所的工作人员,成为一段佳话。我曾多次到他工作单位随访,状况良好,能胜任工作。目前,早已退休,和两个双胞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欢度晚年。
感言和体会
在参加吉春弟抢救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当年参加抢救组的主医院的蔡景绣、黄志强、关院长,医院的林佑善、李华德、浦寿月,医院的罗柱流、黄其晶、曹凤岗,以及参加会诊的医院医生有戴自英、徐肇玥、邱传禄等,他们大多都已经是古稀之年。当他们回顾这段抢救经历时,感慨万千。年是文革最疯狂的年代,到处是大搞阶级斗争,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打倒“臭老九”,许多知识分子被逼关牛棚,进学习班,处处受打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吉春弟抢救小组,在县血防办主任魏耀贤的支持和关爱下,仍坚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份子,在农村的基层卫生院的小环境里,给这些著名的专家教授和医务人员生活上的关心,人格上的尊重。使他们在农村不一样的环境中感到另一种人生哲理。尽管在他们的人生最困难时期,也愿意把知识奉献给人民,为人民造福。例如,浦寿月主任,文革中丈夫(中山胸外科主任)被迫害致死后不久,在她最困难最痛苦的阶段,来青浦会诊,正确地诊断病人,主动承担抢救医疗责任,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李华德主任刚从牛棚出来,就被我们邀请来参加抢救。最近我和他一起回顾抢救吉春弟这段历史时,他非常激动,感谢在青浦工作期间给他的尊重、支持和照顾。罗柱流主任长期在青浦与我一起参加血防抢救组工作,在抢救吉春弟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在现场。长时间的精力上的消耗和精神上的压力,他本人也病倒了,心脏频繁发生早搏。尽管如此,他也没有离开抢救组。
吉春弟的抢救的经验,对青浦开展内外科合作,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也起了推动作用。我和罗柱流主任、李镇当主任、罗德文主任认为切脾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不仅仅是外科问题,也有许多内科问题。为此,我们在青浦地区提倡开展内外科合作进行切脾治疗的新模式,得到了同行的支持。年,我们通过大规模普查后,在青浦地区查出大量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当时上海市卫生局和上海血防办公室医院的切脾小分队来青浦切脾,当年医院的外科吴肇光主任、王承培主任、吴光汉主任以及内科的杨永彰、刘厚钰主任等长期在青浦驻点,开展切脾工作。我们多次召开各切脾点的主要内外科医生的研讨会,开展现场的临床研究。年至年,我们采取了术前注意病例选择,术中防止大出血,术后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措施,共对青浦地区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施行脾切除术,两个月内死亡21例,死亡率仅1.31%,是当时全国切脾病例数量最多的一组,也是死亡率最低的一组,并且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因此,当时青浦地区的晚期血吸虫病手术治疗,居全国领先水平。
(图片:年11月2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吴肇光教授(右二),吴光汉教授(右一)携夫人(右四)以及本文作者黄其晶(右三),一同来院回访。)
去年已93岁高龄的吴肇光教授和吴光汉教授应邀来到医院青浦医院参观,同时还和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座谈。吴肇光教授说,青浦当年切医院进行,不少病例还在基层卫生院施行手术。虽然当时设备简陋,但医务人员都一心一意、认真负责地为患者服务。医院发生手术困难和意外时,吴肇光教授和吴光汉教授也都多次前往,协助抢救,均获成功。此外,吴肇光教授还说,当时国家经济困难,每切脾一例,医院30元补助费,为了节约开支,不少病例也没有静脉补液和使用抗菌素。他在青浦金泽卫生院切脾多例,全部治愈出院。参观结束后,吴肇光教授看到青浦发生巨大变化,青浦医院青浦分院也变成了医院,各种设备完善,人员配备齐全,兴奋地题写了“今昔非比,更上一层楼”,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发扬老一代医务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所开创的“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努力工作,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