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原则
1.治疗原发心血管疾病。
2.在使用催眠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联合非药物治疗。
3.首选非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密切注意患者使用催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4.对于起始治疗无效的,可以交替使用短效苯二氮?受体激动剂或加大剂量。5.合并焦虑或抑郁障碍的,可以使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阿米替林、多塞平、米氮平等。
6.非处方药物,如抗组胺剂或抗组胺剂/镇痛类药物以及草药和营养药物(如缬草、褪黑素),由于目前缺乏证据,不推荐用于治疗慢性失眠。
7.常规治疗无效的失眠患者建议转精神科、临床心理科或睡眠专科进一步治疗
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治疗的具体措施
1.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睡眠卫生教育、睡眠限制疗法、认知行为治疗、刺激控制疗法等。睡眠卫生教育包括适宜睡眠环境、规律作息时间、适当运动、睡前避免饮食兴奋物质、剧烈运动、兴奋书籍及影视等;睡眠限制疗法包括减少日间小睡、减少卧床时间、规律起床时间等。
2.药物治疗: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综合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副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或肝功能受损患者,应慎用苯二氮?类药物,而考虑首选新型非苯二氮?类药物。
(1)苯二氮?受体激动剂:分为苯二氮?类药物和非苯二氮?类药物。苯二氮?类药物具有镇静、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
?苯二氮?类药物:
种类较多,国内常用药物有地西泮、氟西泮(nurazepam)、夸西泮(quazepam)、艾司唑仑(estazolam)、替马西泮(temazepam)、劳拉西泮。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跌倒、认知功能减退等。使用中-短效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失眠时有可能引起反跳性失眠。持续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后。
在突然停药时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应逐步减量至停药。对于有物质依赖史的失眠患者需要考虑到潜在的药物滥用风险。苯二氮?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或泌乳期妇女、肝肾功能损害者、OSAS患者以及重度通气功能障碍者。高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时尤须注意药物的肌松作用和跌倒风险,且可能加重合并OSAS。如需使用,其剂量应在常规成人剂量的一半或最小治疗剂量。
总之,在可使用非苯二氮?类药物时,不推荐将苯二氮?类药物作为心血管疾病伴失眠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
?非苯二氮?类药物:
以唑吡坦、右佐匹克隆为代表的非苯二氮?类药物;目前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失眠的主要药物,这些药物主要用于睡眠起始和维持困难的患者,且可长期使用。唑吡坦可用于治疗睡眠质量差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既提高睡眠质量,又协同改善高血压。
(1)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用于治疗入睡困难的失眠障碍患者。
(2)其他:对于合并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患者,必要时可与精神心理专科会诊,考虑使用包括具有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抗癫痫药,如多塞平(slienor)3~6mg治疗失眠障碍。
3.药物治疗策略:
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患者药物治疗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的基础上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1)给药方式:苯二氮?受体激动剂在夜间睡前服药,每晚服用1次。对于慢性失眠患者,提倡非苯二氮?类药物按需服用。有临床结果显示,患者每周服用3~4晚唑吡坦即可达到睡眠要求。
(2)疗程:失眠的药物治疗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维持时间和剂量。若连续治疗超过4周疗效不佳则需重新评估,必要时请相关专科会诊,变更治疗方案或者根据患者睡眠改善状况适时采用按需服用原则。
(3)换药指征:
①推荐的治疗剂量无效
②产生耐受性
③不良反应严重
④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有相互作用
⑤使用超过6个月
⑥高危人群(有成瘾史的患者)
(4)停药指征:当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可考虑逐渐停药。如失眠与其他疾病(如0SAS等)相关,当病因去除后,可以考虑停用催眠药物。
(编者:医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双心学组,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组.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56(4):-.
[2]齐艾江,任秋芝,吴庆云.例老年人失眠及用药调查[J].中国疗养医学,,24(1):-.
[3]王瑞霞,魏兆甫.失眠的用药选择[J].当代医学,,16(3):87
精彩内容推荐:
1.如何更好管理心血管病患者的失眠(一)
2.你对失眠症了解多少?
3.中医推荐的睡眠养生方法
4.强调!如何提高ICU患者的睡眠质量
5.试试这些方法,治好你的失眠症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