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梅
和梅,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一科前任主任、党支部书记,黑龙江省“龙江名医”“三江名医”。
年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医疗系,毕业36年来,一直从事临床神经病学及心理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抗癫痫协会副主任委员,医院神经内科专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脑血管病与癫痫专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疑难病会诊专家,黑龙江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佳木斯地区眩晕疾病区域负责人,佳木斯市医学会神经、癫痫、康复专业副主任委员。
特别擅长脑血管病、脊髓疾病等复杂危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对临床神经系统癫痫及眩晕的诊疗为其专长。任职来,首批参加黑龙江省高校神经损伤机制与保护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资金达万元,圆满的完成了份内工作。本人先后完成省市级科研立项15项,完成省、市级科研成果9项,著作4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30余篇。由于工作突出,曾多次连续被评为佳木斯大学:“院校两级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优秀共产党员;圆满地完成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我怎么一动就天旋地转
总想用手紧紧抓物体防止跌落
难道是地震了吗?
66岁的赵阿姨两周前因“突发眩晕伴恶心4小时”到佳大附属一院神经一科就诊。
赵阿姨当天早上起床时,在床上向左侧翻身出现了头晕及视物旋转、恶心的情况,马上躺下,再起时,又出现一样的症状。导致不敢起床。到医院就诊时头部不动眩晕不显,转头时容易出现眩晕。发作时不敢睁眼,总想抓住物体防止跌落。类似病史三年,发作多次。曾被诊断为颈性眩晕和椎动脉供血不足,服药一段时间后渐渐好转。
患者由推车送入诊室,不敢睁眼,不敢活动,紧张、焦虑、恶心,手紧抓车栏杆。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查头颅CT、心电图未见异常。
和梅教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为“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立即给以我院新开展的特色治疗方法:眩晕诊疗一体机进行规范性复位治疗。
经过治疗,赵阿姨自行返回门诊,向医生表示感谢:“多亏您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这是什么神器呀,我上去一转,我的头脑立马清醒,解决了我多年受尽的煎熬,谢谢,谢谢......”
一
认识眩晕
眩晕是神经内科门诊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它是身体对空间定位的障碍,属运动性幻觉,常伴平衡障碍。发作时患者自己感觉在空间内转动,或者感觉周围的事物围自己在旋转,总想抓住固定的物体,以防跌落,即老百姓常说的“天旋地转”,部分患者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耳聋、耳鸣,感觉难以忍受。
二
眩晕病因
眩晕的病因主要为中枢性、周围性和全身性三种。中枢性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小脑梗死或出血、肿瘤等、是神经内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疾病,其危害性大,致残、致死率高。周围性眩晕常见于梅尼尔氏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迷路卒中等病。全身性眩晕常见于眼部、心血管、内分泌代谢性等疾病;中毒和贫血等也可引起发病。
另外,耳石症“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也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周围眩晕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与头的位置有关,眩晕诊疗系统复位疗效显著,立竿见影。
三
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1、程度及持续时间:周围性眩晕呈发作性、症状重、持续时间短。而中枢性眩晕症状轻、持续时间长。
2、眼球震颤:周围性眩晕幅度小、多水平或水平加旋转、快相向健侧。而中枢性眩晕幅度大、形式多变、方向不一致。
3、平衡障碍:周围性眩晕倾倒方向与眼震慢性一致、与头位有关。而中枢性眩晕倾倒方向不定,与头位无一定关系。
4、前庭功能试验:周围性眩晕无反应或反应减弱。而中枢性眩晕正常。
5、听觉损伤:周围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而中枢性眩晕不明显。
6、自主神经症状:周围性眩晕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而中枢性眩晕少或不明显。
7、脑功能损害:周围性眩晕无。而中枢性眩晕脑神经损害、瘫痪和抽搐。
四
常见的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BPPV(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
[临床特点]
1、头位变化时发作眩晕,少伴恶心呕吐;
2、每次发作时间特点:以秒来计,多在10s以内
3、发作时是眩晕,不发作时可为头晕或昏沉感;
4、眩晕的易疲劳性,自我好转性;可复发性
诊断依据:体位诱发试验可呈阳性Nylen-Barany或Dix-Hallpike。
BPPV机制
2.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国外已不用)](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
[诊断依据]
1、多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三高”
2、起病急,症状持续短,多在数分或1h内,不超过24h;
3、症状有头晕/眩晕、行走不稳、言语含糊、吞咽困难,口周麻木等。
4、可突然进展至意识障碍,要高度“警惕”;
5、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
6、检查时方法很重要:MRI的DWI像。
3.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vertigo)
偏头痛等位症
女:男=4-5:1,任何年龄,老年易误诊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I.
[临床特点]:
1、反复发作自发性眩晕伴恶心,有时呕吐,
2、畏声,畏光,喜静,烦糙。
3、少数有短暂意识模糊。
4、可有视物模糊.
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vertigo)
[临床特点]:
1、发作时间:持续1小时内(数十秒至数小时),一般经过休息后或睡眠(次日)好转。
2、无或有明显头痛,头位变化时晕加重,无方向性。
3、或有偏头痛史;随年龄出现偏头痛形式的转变:头晕/眩晕----偏头痛-----头晕/眩晕
4、[辅诊]前庭功能:正常或单侧半规管轻瘫。
4.精神性眩晕(psychogenicdizziness)
[临床特点]:
1、眩晕或头晕几乎天天存在,呈持续性无变化,
2、伴随症候多[躯体化症状],
3、受外界及情绪变化影响大,
4、患者愿意穷尽检查和治疗
5、应行精神状态评估。
5.梅尼埃病(Ménièredisease)
[临床表现]:“四主征”
1、眩晕:反复发作,每次数小时;
2、听力减退:随发作次数而明显;
3、低调耳鸣;
4、耳内胀满感。
[辅诊]
1、温度试验:半规管功能低下
2、听力曲线:听力下降
五
眩晕的治疗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BPPV治疗及诊断标准:
1、典型病史:头部位置改变导致的眩晕,没有听力障碍;
眩晕系统诊疗一体机诊治:Dix-Hallpike试验:阳性。机到病除,立竿见影。
该系统是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整体机器,由全自动三维运动旋转椅和无线视频眼震电图组成,具有定位、定量、定速的诊断和复位治疗功能的新技术。并且克服了手法复位不精确,易导致复位失败,颈椎腰椎疾病活动受限,扭转颈部刺激颈动脉窦引起晕厥,脊髓刺激易导致截瘫的问题。手法复位无法对肥胖的病人,语言表达困难的病人进行复位。更主要是可以实时监测,进行高水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立竿见影。
2、一般性治疗
1、静卧休息
2、避免声光刺激
3、精神紧张:心理调整及心理暗示
4、安静环境
5、停药观察(怀疑药物所致)
3.对症止晕的药物治疗
1、钙拮抗剂:氟桂利嗪(嗜睡/增重)、尼莫地平(水肿)。
2、植物或中药:天眩清、复方羊角
3、改善循环及抗组胺:甲磺酸倍他司汀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结论:
合适的药物治疗与康复手段能够显著改善眩晕病人眩晕残障症状
4.对因的治疗
1、神经症:黛力新
2、偏头痛:利扎曲普坦,佐咪格
3、高血压病;平稳降压
4、后循环缺血: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降血脂]
5、饮食或血糖控制
和梅教授:
出诊时间:每周二
出诊地点:门诊二楼神经一科诊室
-
编辑:王卉
审阅:李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