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肝胆外科开展高难度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我国现有肝炎病菌携带者约1.4亿,其中约一成肝炎终将转化为肝硬化。在肝硬化的六大并发症中,门静脉高压导致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死亡率最高,主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心悸、血压下降等,且呕血时多为突然发作,鲜血涌吐而出。
近日,我院肝胆外科采用腹腔镜技术代替传统的开腹手术,为一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功能亢进的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不适,很快恢复饮食并下床活动。
袁阳春主任(左)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什么是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可引起食管静脉下端和胃底部静脉曲张、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以及腹水等三大临床表现。
门静脉与一般静脉不同,其两端为细小血管网,一端起始于胃肠和脾、胰,因而含有来自消化道吸收的大量营养物质;另一端进入肝脏,将来自胃肠、脾和胰的血液引流到肝脏进行解毒、利用和储存。
但随着肝硬化的程度加重,大量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造成肝细胞排列紊乱,使肝脏无法接收来自于消化道的血液,以至于来自消化道的大量血液回流,淤滞在门静脉管腔中,造成门静脉系统压力过高,而血液积多了使得门静脉血管不断扩张,同时形成相应部位的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就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急且猛,加之脾亢及肝硬化所致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易自止,危及生命。“门静脉高压症另一主要表现为患者脾肿大,致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减少,逐渐出现贫血、凝血障碍。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大量血液回流入肠道,患者很快腹泻,还会排出柏油样黑便。”我院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林嘉瑜说。
病例——
49岁的徐女士是多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近期因反复排血便来到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经检查发现徐女士出现重度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明显下降等,是典型的脾功能亢进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必须接受手术治疗消除脾功能亢进,并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考虑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徐女士身体状况较弱,肝胆外科主任袁阳春决定为徐女士实施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手术治疗——
在十多年统开腹门脉高压手术及肝胆胰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基础上,袁阳春主任团队为徐女士制订了严密的手术方案,采用腹腔镜手术代替传统的开腹手术,先行脾切除术,再彻底离断贲门周围血管。手术顺利完成,徐女士恢复良好。
该项手术对术者的要求很高,必须具有娴熟的门奇断流术的经验和精湛的腔镜技术。术中如何有效控制出血,如何安全地进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等,一直是限制腹腔镜门脉高压症手术的重要因素,医院开展。因为该类患者普遍脾脏肿大明显,巨脾导致操作空间狭窄,同时血管压力高,血管迂曲扩展及壁薄质脆,极易出血,而且出血快,瞬间出血量大。如果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术者要有清晰的认识并能果断中转开腹止血。
尽管手术难度很大,但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备明显优势,不仅患者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而且,腔镜手术具有放大视野的作用,能够更充分地游离足够长的食管,显露离断高位异位食管支,避免再次出血。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开展,拓展了该院肝胆外科腹腔镜下门脉高压症手术的范围,同时代表着其腹腔镜门脉高压症治疗水平粤东领先。
↓↓喜欢这篇文章就为我们点个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