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改写诊疗指南陈绍良教授团队两项突破

4月9日,医院举行的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上获悉,该院心血管内科陈绍良教授团队开展的IVUS-ACS和ULTIMATE-DAPT两项突破性临床研究成果荣登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这两项研究成果发布后有望改写现有国际诊疗指南,优化介入手术操作和术后服药方案,以更安全有效的个体化策略造福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目前正受邀参加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的陈绍良教授在视频连线中介绍,这两项研究均围绕急性冠脉综合征展开,历时3年2个月,有4个国家、58个研究中心参与,入选病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共计入选例患者,有例患者完成了随访,随访率高达99.97%,同时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血管内超声领域样本量最大的临床研究。记者了解到,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类不稳定的冠心病,也是冠心病中比较严重且需要紧急治疗的类型,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ACS患者需要在充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制定介入治疗策略,但由于斑块不稳定,斑块内脂质成分多或血栓负荷重,给介入手术带来很多困难。陈绍良教授受邀参加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IVUS-ACS研究证实,对于ACS患者,与造影引导相比,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药物支架植入可以显著降低1年随访由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组成的靶血管失败复合终点事件。医院心血管内科导管室主任李小波告诉记者:既往的手术方式都是在造影的引导下进行,但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图像不清晰、血管角度遮挡等因素,使血管评估可能出现误差,影响选取支架大小、落脚点等,从而影响长期预后等。与之不同的是,血管内超声是一种腔内影像技术,它可以清晰地看到冠状动脉内膜、斑块和中膜等,可以精准选择支架的大小、长度及落脚点,做到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现场连线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械以及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心血管学术界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愈发有信心,而伴随着如何平衡缺血、出血事件风险的问题,也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xxgnkyy/12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