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OCT临床应用中图像特征处理算法
项目负责人:卜正阳
项目成员:朱丰裕仝远彪张金旭李雪强
指导教师:丁振扬
项目简介: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技术是一种应用光线成像的新技术,通过使用干涉仪记录不同深度生物组织的反射光,通过计算机构建能够让人简单识别的图像。本项目目的在于对获得的心脏冠状动脉图改进原有的图像处理算法,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同时能够达到机器自动识别血管壁,深层支架,浅层支架的效果。在识别血管成分的基础上,根据轮廓信息,精确地建立起对应血管的三维模型,进而计算出各项血管指标,如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等。
项目成果:
实现了图像中OCT金属导丝阴影的去除并补全血管轮廓;成功识别并标识出血管轮廓,在实测张图像中识别准确率可达98%;利用自编图像处理算法基本准确识别浅层支架,初步识别深层支架;完成了血管三维模型重建,并通过对图像信息的提取可以计算血流储备分数。
项目创新点:
在去除金属导丝的基础上利用填充补全血管轮廓,实现高精确度识别血管轮廓;在轮廓识别后提取血管信息构建血管三维图像并计算血流储备分数。
项目心得体会:
在本次大创项目中,我们将项目与所学课程图像处理相联系起来,深切体会到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也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明确分工,合作攻坚是我们取得成果不可替代的法宝。
便携式光纤光栅解调仪的制作
项目负责人:黄瑞欣
项目成员:韩宜霖、李凡、杨佳麒
指导教师:张学智
项目简介:
解调仪是光纤传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传感系统的性能和应用领域。现在市场上的解调仪多为通用设备,体积大、功能全,同时价格昂贵、难以集成、不便携带,严重限制了光纤传感的应用范围。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拟基于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对解调仪中的光源模块、探测模块、采集模块进行优化,自主研制电路系统,对激光二极管进行驱动,克服电流、温度波动带来的光强度噪声和频率漂移,更好的实现对光纤光栅布拉格波长的解调,形成体积小、成本低的便携式光纤光栅解调仪,并为后续开发多种功能、多种精度的系列化解调仪器打下基础,以便满足用户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传感需求。
项目成果:
通过对现有的电路进行结构分块,我们重新设计了一系列电路使其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条件下压缩体积,其中包括驱动模块和激光器、探测和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等。
项目创新点:
光纤光栅解调仪作为光纤传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便携性和成本决定了光纤传感的应用广度。由于市面上的光纤光栅解调仪价格都比较高,本项目通过自行设计优化电路来降低成本。过程中自行设计了激光器的驱动电路,使得电路在满足驱动要求的情况下成本大大降低。另外优化了现有的探测采集的电子线路,有效的利用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集成芯片使得探测采集部分体积大大减小。本项目完成后将大大降低光纤传感解调仪的成本和体积、优化了相关的驱动激光器的电路和采集电路、改良了模/数转换的算法,使得光纤光栅的传感应用更加广泛便捷。
基于组合面型阵列的机床误差与辨识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越馨
项目成员:张明崴、敬磊、王瑞、肖璇
指导教师:李杏华
项目简介:
国产多轴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其中误差检测与补偿技术是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有效手段。几何误差和热误差占误差来源的主要部分。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误差测量方法,从各方面改进和提高测量精度。我们的项目采用组合面型阵列实物基准,研究获取机床误差各项参数的方法。
项目创新点:
一种新型组合面型基准件:一个圆柱体,在上表面向下挖出一个圆柱孔,该孔与整个圆柱体侧面共轴;再在圆柱孔地面向下加工出一旋转抛物面,该面与圆柱孔共轴。只要标定好圆柱孔的轴线,便可连带确定出孔下方旋转抛物面的轴线。
为了解决由于加工、放置等带来的基准件相对位置存在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已知基准件相对角度标定相对位置的装置及方法。
项目心得体会:
以上小组的研究成果是参与项目的两年来组内成员团结合作、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所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我们这个项目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项目结题后,我们继续进行了深入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