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血管内科成为福建首家基层版“中国心衰中心”;骨科勇开拓、敢创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打造出一支朝气蓬勃的专业团队;超越自我!医院介入治疗驶上快车道。去年以来,该院从学科建设和技术提升方面齐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医院综合技术实力明显增强,让广大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据医院院长*奕铁介绍,在南安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和卫健主管部门的直接带领下,年医院在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强体系、堵漏洞上狠下功夫,统筹协调,医院运营高质量发展。全院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下,狠抓质量安全,坚持质量优先,有效地医院自身建设,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在精细化管理中,认真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管理、抗菌药物管理等,引导医务人员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在医院服务过程中,充分利用临床路径这一管理工具,并将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临床路径入径率61.41%,有效的推进了按病种收付费等占比51.45%。泉州 。在今年泉州发改委、卫健委对我院世行医改结果和监测指标现场复核时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医院被评为“福建省肝病医疗联合体先进集体”,感染科洪友志主任医师被评为“福建省肝病医疗联合体先进个人”。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府授予中共医院支部委员会“先进基层*组织”,授予呼吸感染科主任洪友志主任医师、外科洪芬芳主管护师“先进个人”。医院二病区被市妇联评为“南安市三八红旗集体”。呼吸感染科洪文聪主治医师被中共南安市委宣传部评为“岗位学雷锋标兵”。呼吸内科主任洪友志荣获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洪友志家庭、李晓彬家庭获省抗疫最美家庭称号。
筑巢引凤
学科技术发展“高质量”
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灵*。无论是医学技术创新,还是临床诊疗能力提高,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质量保证,学科建设都是其必然的载体和基石。
成立名医工作室。针对高端人才紧缺的现状,今年初成立名医工作室,引进省内 普外科专家、二级教授、福建医院肝胆胰疝外科主任石铮为大外科主任,带动普外科整体发展。在石铮教授的带领下,医院普外科逐步新开展了多项3级、4级手术,至今累计做了41台手术,在肝癌手术、复杂胆道疾病手术、胰腺肿医院的多项空白,实现零的突破。11月4日,福建医院、医院医疗联合体签约授牌暨DSA导管手术室揭牌,初步达成设立陈良龙、杨维竹、周永健三个名医工作室的意向。
试行“双主任制”管理。医院聘请上一级专家担任科室主任,共同参与科室学科发展规划和行*管理,既提高技术水平又学习先的管理经验,一举两得。目前医院陈伟芳、*子成和谢文吉三位主任分别担任我院眼科、消化内科、麻醉科行*主任。聘任以来,开展了10多项新技术、新疗法,如胃肠道狭窄扩张术、支架置入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及硬化剂注射治疗,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内镜下治疗、及胃肠道息肉规范化切除、疑难青光眼诊治等。双主任制实施成效显著,原来复杂青光眼手术都要往泉州跑,现在南安都能解决;原来消化道大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都要考虑转院或者外科手术治疗,现在通过内镜治疗也都能得到解决。这免去了病人的奔波之苦,我院内镜检查治疗量增加30%多,由每月多人增至多人。目前,我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妇产科主任*双英、普外科主任苏志明也建立了紧密联系,定期邀请他们帮助手术和技术指导。
医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医院建设为契机,主动担责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完善二级专科建设,探索亚专业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开展技术所必须软硬件设备,同时将心电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及胸痛、卒中等中心建成全市共享的、开放的技术平台,全力提升我市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全职引进心内科人才陈光伶主任及9月份,骨科、呼吸内科入选省卫健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五大中心“加速跑”。医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将专科诊疗中心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突破口,以推进世行贷款项目为契机,着力加强远程会诊、心电诊断、病理诊疗、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超声)等5大中心建设,提升县域综合服务能力。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我院仍至我市整体学科建设水平的同步提高。目前,心梗溶栓时间可以控制在30分钟以内,脑卒中从入门至溶栓时间也由之前的78分钟缩短至40分钟,心衰病人住院率下降了31%,有效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真正做到造福百姓健康。
“要想跑得快,全凭人才带。”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推进技术提升和管理创新为质量安全打下坚实基础。近2年来共派出约30位骨干往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等医院进修学习,为今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做好人才储备。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二级分科建设。重新调整科室设置,将以前的大内科、大外科进一步专业化。内科细分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血液科、肝病、感染和呼吸内科等,外科细分为骨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微创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外科和肛肠外科等,血管外科正在筹建之中。通过二级分科,进一步促进学科专科化和规范化管理的提升,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由于门诊诊室按相应专业设置,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积极推动人才引进,目前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学位执业医师数达到15人;积极推行“双主任制”,医院专家担任行*主任,进一步促进人才、技术、管理等优质资源下沉,有助于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成立名医工作室,聘请医院普外科石铮主任为名医工作室名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一系列举措,今年9月份,我院骨科和呼吸内科被医院临床重点专科。
技术创新掀热潮。全院各科围绕“技术提升”这一主题,制定发展目标,主动作为,多点开花。立足学科特点,加强学习培训,内强素质;通过加入医联体,医院结对帮扶;开展远程会诊,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千里之外的专家一同把脉会诊,危重病、疑难病无需转院,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前沿技术。通过努力,医院各项专科业务技术全面提升,开展关节置换术、PVP、PKP、腰椎微创手术、食道调搏术、胸腔微创手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疗法;今年11月,DAS导管室的成功开机并投入运行,医院又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DSA相关介入手术的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医院信息化水平建设,医院自年底总投资约万更换新HIS系统后,年投入医院及精细化管理建设,通过不断优化升级以及系统更细维护,目前已经达到电子病历4级标准,并通过电子病历4级福建省级评审。为保证医疗信息及网络的安全,投入余万建设三级等保;为提高我院影像等系统信息化水平,更好的服务临床及医技科室,医院准备着手改造升级PACS系统,预算余万,从软硬件全面提升。
龙头带动
医共体建设“抱成团”
根据国家、省、泉州市新医改任务要求,年8月底,南安市釆取“1+4+6+N”模式,组建1医院,以医院为龙头,医院、妇幼保健院、医院发挥医院医院,规划6个片区诊疗中心,下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全市各村(居)卫生所(卫生室、卫生服务站等),通过实施一体化和网格化管理运营,打开医疗卫生机构的‘围墙’,贯通服务的‘链条’,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就近享受优质服务。构建人财物资源共享、优质资源下沉、上下灵活联动、医疗服务连续、医防高效融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院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医院、妇幼保健院、医院各自学科优势,对标找差,补齐短板,选准具有发展潜力的专科,跨科协作,力求点上突破,以点带面,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人,医院服务品牌,发挥其辐射吸引力,靠专科特色、靠适宜技术留住病人,提高县域就诊率。在组建DSA导管手术室的基础上,依托急诊科五大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为救治中心),升级现有急危重症一体化建设项目,在急救调度、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之间建立实时、高效、安全的双向信息通道,实现急救无缝连接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机制创新
精细化管理“有亮点”
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不断探索管理机制创新,形成一系列新亮点和新特色。
重视基础质量,制度是起点。通过近3年的持续推进,搭建和完善院-科两级管理组织架构,先后调整或组建“医院综合办公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小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病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等院-科两级管理组织机构。为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长期稳定开展,采取扁平化管理,出台了科室医疗质量安全分析例会制度,创新性地将这一制度作为第19项核心制度加以强化管理,同样纳入考核体系,与绩效奖励、评先评优挂勾,促进科室管理持续改进。
狠抓环节质量,控制是关键。重视医疗制度尤其是18项核心制度的执行,把着力点放在重点环节、关键部门和薄弱环节的管理上。严格执行首诊负责、会诊管理、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具体做法:一是多次组织全院干部职工专题会议。医院管理全员培训,围绕PDCA管理理念,应用甘特图、鱼骨图、柏拉图等管理工具科学管理,提高日常工作效率。二是坚持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列为院务会重要议题。现场点评,交流经验,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三是建立完善院领导班子成员挂勾科室制度。班子成员每个月至少一次参加科室早会,认真听取科室汇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指导18项核心制度工作的开展。四是重视学习培训成效的考试考核,检阅学习成果。年由院部组织的学习培训4次,各科室每个月自行组织学习本科室相关的重点核心制度,并每季度进行考核。五是组建医疗质量安全督导检查小组开展高强度的督导检查。每周开展督查、评比、反馈、协调,有评分、有反馈、有点评、有排名、有处罚、有整改,形成质量安全督导简报,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链条。
聚焦终末质量,点评促提升。出台“加强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开展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有关围手术安全工作得到明显改善,有关核心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职能科室与综合办定期通过简报、图表,客观地展地总结和反馈近阶段工作情况,及时将好的做法作为示范模板大力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公开通报并兑现奖惩措施,促进良性循环,持续改进,质量安全态势呈现良好展趋势,医疗纠纷同比有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院长*奕铁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压力越大。医院要发展,业务要拓展,必须强观念、保基本、顺机制,在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强体系、堵漏洞上下功夫,统筹协调,医院运营高质量发展,医院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年在上级*委、*府和卫健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我院将认真贯彻*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谋划“十四五”,始终保持坚韧的定力和毅力,科学谋划新的目标和举措,牢固树立正确的*绩观,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客观规律,把实事办实办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