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治疗中心
正式成立!
为规范失眠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院集团总院决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睡眠障碍治疗中心,通过神经内科、精神科、心理科、呼吸内科、中医科、耳鼻喉科、疼痛科、药学部等多学科协作诊疗的方式,统一诊疗规范,优化诊疗流程,为睡眠障碍的患者提供规范、高效、最佳的治疗途径和方案。
睡眠障碍治疗中心门诊
总院新门急诊大楼5楼第十五诊区
睡眠医学科
预约
睡眠障碍治疗中心服务范围
(一)各种睡眠障碍:如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痴呆相关性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相关性睡眠障碍、睡眠相关性癫痫、睡眠相关性头痛、发作性睡病等。
(二)睡眠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原发性鼾症等。
(三)慢性失眠的共患疾病:如焦虑、抑郁、药物依赖等。
(四)各种与睡眠障碍有关的躯体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慢性疼痛等。
(五)睡眠相关性运动障碍:如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我国患有各类睡眠障碍的人群高达一半以上,其中,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失眠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疾病,与精神疾病共享遗传因素,还会增加代谢综合征表型的风险。长期失眠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老年性痴呆等症,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失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假说
目前有两种较为公认的神经生物学和认知行为学假说,分别是过度觉醒假说和3P假说,对我们理解临床现象和制定治疗方案有所裨益。
过度觉醒假说
过度觉醒假说指失眠患者出现觉醒度增高的现象,表现为:
(1)中枢神经系统觉醒度增高或觉醒时间比例增加,睡眠期频繁出现α和β快波,因此自觉经过整夜睡眠并未得到很好休息;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2)过度觉醒呈持续性,多数失眠患者不仅存在夜间睡眠不佳,而且白天入睡困难如午睡困难,表明过度觉醒是24小时存在的。
3P假说
3P假说包含3项因素,即易感因素(predisposingfactor)、促发因素(precipitatingfactor)和维持因素(perpetuatingfactor),其中,易感因素与睡眠调节中枢的发育和个性发展有关;促发因素指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诸如疾病、生活事件之类的困扰,可以诱发急性失眠;维持因素主要包括卧床时间过长,导致警觉或不适感与床或卧室形成一定联系,以及白天疲劳感,不愿出门,从而减少日照时间和日间活动,扰乱昼夜节律,进展为慢性失眠障碍。3P假说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
失眠障碍的临床评价、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评价
(1)主诉: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或其他。
(2)睡前心理和行为状况:如睡前看手机,屏幕光照使褪黑素分泌延迟,影响入睡。
(3)睡眠-觉醒节律:包括工作日和假期,对睡眠时相延迟的个体尤为重要。
(4)日间活动和功能:睡眠与觉醒是相互交替的,日间活动充足,夜间方睡眠良好,反之可能影响睡眠。
(5)其他病史:失眠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其他睡眠障碍、应激事件、生理期(月经期、妊娠期、围产期和围绝经期)、药物治疗等均相关。
(6)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神经心理学测验:即使未能查出明确问题,也是必要的,这是由于多数失眠源自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
(7)应采用主观和客观测验工具进一步评价。
诊断参照
ICSD-3标准,慢性失眠障碍应同时符合以下6项标准。
(1)患者主诉或其父母和照料者观察到下述现象中的一种或以上:
①入睡困难。
②睡眠维持困难。
③觉醒时间比期望的早。
④到睡眠时间仍不肯睡觉。
⑤无父母或照料者干预难以入睡。
(2)患者主诉或父母和照料者观察到下述夜间睡眠困难相关现象中的一种或以上:
①疲劳或萎靡不振。
②注意力、专注力或记忆力下降。
③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功能减退。
④情绪不稳或易激惹。
⑤日间瞌睡。
⑥行为问题,如活动过度、冲动或具有攻击性。
⑦动力、精力或工作主动性下降。
⑧易犯错或易出事故。
⑨对自身睡眠质量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