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俗语叫“缺心眼”,
用来形容人马大哈,
做事不仔细。
但事实上有一类特殊的心脏病,
也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缺心眼”,
那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
“心脏间隔缺损”。
心脏间隔缺损通常分成两大类:
即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
人类的心脏分为四个腔室,
分别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
在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称之为房间隔,
在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称之为室间隔。
相应间隔上出现的缺损,
分别称之为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术后可根治
房间隔缺损(ASD)为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原始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孔隙。房间隔缺损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畸形并存;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3。由于心房水平存在分流,可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从房间隔缺损的发病原因来讲,可分为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两大类。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儿童除易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外可无症状,活动亦不受限制,一般到青年时期才有气急、心悸、乏力等症状。40岁以后,绝大多数患者会有症状加重,并常出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衰的表现,这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而1岁以上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罕有自发性闭合者,如是无症状的患儿,缺损小于5毫米可以观察,如有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一般主张在学龄前进行手术修补。房间隔缺损一般可以用两种方法手术,一种是体外循环下开胸修补手术,另一种是外周血管经导管进行介入封堵手术。这两种手术方法都发展得很成熟,手术后可以根治,且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室间隔缺损:无有效预防措施
室间隔缺损,是指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20%,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畸形并存。在心室水平产生左至右的分流,分流量取决于缺损大小。缺损大者,肺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多,回流入左心房室,使左心负荷增加,左心房室增大,长期肺循环血流量增多导致肺动脉压增加,右心室收缩期负荷也增加,右心室可增大,最终进入阻塞性肺动脉高压期,可出现双向或右至左分流。患者易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室间隔缺损为先天性疾病,目前无有效预防措施,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部分缺损小的患者有可能在学龄前自行关闭;如果不能自行闭合,建议患儿在学龄前手术治疗。现在主流的方法还是在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手术。
若发现,建议尽早手术
无论是房间隔缺损还是室间隔缺损,都有部分患者是成年后体检时偶然发现的。一般来说,如果是成年人,随机发现间隔缺损,建议还是尽快手术。因为成年人自愈的概率很低,如果不及时干预,易导致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将简单的疾病拖成复杂的疾病。无论是直接开胸手术还是行介入封堵手术,间隔缺损的治疗都是很成熟的,基本上可以根治。如果是小孩子做了手术,术后复查没有问题,则不会影响生长发育。术后常规复查2~3次结果正常后,就可以认为是健康人了,完全可以正常参加体育锻炼。也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后,成为了职业体育运动员,并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需要终身随访。
文/心脏及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毛建强
本文摘自.10期《家庭用药》
编辑整理/宣传及精神文明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