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心血管微循环年会钱菊英冠状动脉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广泛开展,临床上发现许多主诉为心绞痛但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的患者,目前认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CMVD病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需引起足够的重视。自从年我国学者发表国内外第一部CMVD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以来,研究CMVD的国际文献迅速增多,国内外学会已发表6部CMVD相关的指南或共识性文件,针对CMVD的基础研究发现和临床研究证据亦硕果累累。年3月5日,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四次学术年会期间,医院钱菊英教授基于国内外相关指南及多项研究结果,就CMVD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及治疗等诸多内容展开了全面阐述,为指导医师如何更好地开展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CMVD防治水平、实现患者更佳预后管理等提供参考。

冠脉微血管疾病的认知演变

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四次学术年会

冠状动脉是由心外膜下大血管(um)、前小动脉(-um)、小动脉(um)三个功能不同的部分所组成,其中前小动脉和小动脉构成了冠状动脉微血管。临床实践中,冠脉造影只能检测到5%的冠脉树,95%的冠脉微血管不可见。然而,这些不可见的冠脉微血管却是主要的阻力血管床和心肌代谢场所,构成了心肌重要的血管网络系统,不仅具有供血供氧、参与代谢产物的清除等功能,同时亦能感知压力、血流、代谢产物的变化,通过自身功能的及时调整可对心肌灌注进行调节。

CMVD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从最初的命名——“X综合征”到“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概念的提出,其实历经了漫长的过程。在年,KempHG首次将此病命名为X综合征(syndromeX),以表示这些患者胸痛病因的不确定;年,CannonRO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angina);年,CamiciPG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障碍(microvasculardysfunction);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至年,考虑到微血管功能异常一词未能涵盖本病的微血管结构异常,中国专家共识遂建议将其命名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一直以来,心外膜冠脉狭窄被认为是心肌缺血的主要病因,因而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针对的是心外膜冠脉狭窄。然而,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yyxxgnk/10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