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的天平倾向死亡,这个险要不要冒

来源:医院

信任是生的砝码

急诊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死的较量,对重症患者来说,生命的天平向哪边倾斜,医患之间是否信任是个分量很重的砝码。

那天,生命的天平已经向死亡倾斜

魏路嘉

急诊危重症中心抢救室医生

听亲历者讲述

医院的时候是晚上20:40,主诉胸痛、胸闷4小时,心率5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53/35mmHg,左心射血分数只有38%。来的时候还清醒,但神情淡漠,四肢湿冷,皮肤花斑。检查显示下壁心梗。病情进展的非常快,并很快出现了心衰、心脏停跳。心外按压过程中,心脏电机械分离,我们几度怀疑心脏已经破裂了,下了病危通知书。

金彦彦

急诊危重症中心EICU医生

听亲历者讲述

那天我和叶明在病房值班,一接到抢救室的电话,都奔了下去。21:05患者突发阿斯,一个循环心肺复苏后,自主呼吸、心律恢复。21:32再次发生阿斯,心肺复苏后21:35分恢复自主心律。21:39第三次发生阿斯,气管插管,持续心外按压,自主呼吸、心律不能恢复。

阿斯综合症(Adams-Stok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症,是指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导致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的临床综合症。

这个险要不要冒?

此时,患者活下来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了。如果能用上ECMO并打通已经堵塞的冠脉,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可是,这么重的病人,九死一生,装上了ECMO也未必能上的了手术台,上了手术台也未必能打通冠脉,打通冠脉也不能保证心脏能复苏、脑能复苏,还要度过感染的关口。

如果就此放弃,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如果坚持抢救,还有一线生的希望。但是坚持抢救的风险实在太高了,一旦不成功,人财两空,家属能不能接受?医生们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后会不会引“火”上身,被指责过度医疗?这是每一个面对重症患者抢救时的医生都会面临的问题。

不留余地的抢救,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

老郭此时已然什么都不知道了,他的妻子呼唤着他的名字哭得泣不成声,他的兄弟强忍着泪水默默地配合办理各种事务。当天指挥抢救的周玉杰教授在谨慎判断病情后,把情况向家属做了说明,征求他们的意见,没想到,老郭的爱人和兄弟毫不犹豫地表示:老郭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未成年的孩子,有他在这个家才在,有一线生的希望,就绝不放弃。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信任你们。

贾明

心外危重症监护室主任

听亲历者讲述

我接到要安装ECMO的电话后立即通知了ECMO小组的成员,开车从家出发,一路上和急诊保持电话联系了解病情,到紫竹桥的时候,那头告诉我病人心衰了,到了北太平桥的时候告诉我开始心肺复苏了,当我赶到急诊室的时候,患者还是没有自主心律。我查看了一下患者的情况,瞳孔还有微弱的对光反射。也许,还有救。

22:18已做好准备工作的ECMO小组开始置管,23:30在ECMO辅助下老郭被护送进了导管室。

曾玉杰

急诊危重症中心副主任

听亲历者讲述

患者没有心跳,当时做PCI股动静脉穿刺是盲穿的,临时起搏器也带动不起来。导管进去后,发现患者的左前降支早就慢性闭塞了,左侧另一支血管先天性细小,这次唯一供血的右冠也堵塞了,也就是说整个心脏基本上没有了供血。

这样的治疗真的是在刀尖上舔血,如果没有患者家属绝对的信任,不是周玉杰教授说了要全力以赴,不留余地的抢救,做这样的手术是不敢想象的。在尽力保证脑灌注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完成了,右冠打开了,心脏奇迹般地恢复了自主心律。

29日凌晨0:45分,老郭被送进了ICU,继续闯关。

第二天老郭清醒了,然后,一天比一天好,身上的管子陆续撤除,术后没有发生感染,两周后他回到了普通病房,又过了十天,他出院了。

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生的希望

贾明

心外危重症监护室主任

听亲历者讲述

这真的是一个奇迹,奇医院的团队协作,从整个抢救的组织指挥,到急性心梗绿色通道的开放,从急诊抢救室到EICU团队、ECMO小组、导管室、ICU,一环套一环,无缝衔接,拳头出击,可以说,有高水平的冠心病治疗技术,同时又能如此高效的团队协作,医院做到了。这个奇迹的发生也源于患者家属对我们的信任,没有信任,谁敢放手一搏。

陶女士

老郭的爱人

听亲历者讲述

那天没上救护车前,老郭还能说话,上了车以后,他已经不能说话了,抓着我的手,吐了一路,医院很快就没有意识了,手脚冰凉……当时来了很多大夫,都有谁我已经不记得了……当他从导管室被推出来的时候,我摸了摸他的额头,已经有了温度……第二天,我进ICU看他,他看见我,努力要起身跟我打招呼,手脚都能动,我知道他脑子也没问题了。老郭回来了,这个家保住了……这次我做了两个正确的选择,一医院,医院,信任医生。

老郭恢复的很好,他出院了,而这个生命奇迹的故事对他的家庭来说没有结束,对所有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的影响也没有结束。

医生们开了个病例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和平常的讨论会不太一样,这是一个医患共同坚持下奇迹般成功的病例讨论,从每个人的脸上都能看到满满的职业自豪感。他们不仅讨论了救治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讨论如何实现高效的多学科协作,如何在面临绝境时抓住一线生机绝不轻言放弃。他们还为家属对患者的不离不弃而感动,更感谢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医院
白癜风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yyxxgnk/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