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按+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能够得到早期确诊的大肠癌患者却很少。在临床上,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该病的早期信号没有足够的重视。
大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由于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奏效,美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现处于下降阶段;而中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则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结直肠癌(即大肠癌)的症状较隐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阶段,患者可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以至于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肠道的健康检查尤显重要。
而早期的大肠癌没有特异性症状,应如何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大肠癌呢?
下面为您介绍早期发现大肠癌的三板斧:粪便隐血试验、直肠指检、肠镜。
1.直肠肛门指检
医生可以通过最简单直接的触诊和观察来判断肛肠疾病,超过半数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而80%的直肠癌属于中低位,直肠肛门指检可以发现,对肛周疾病与大肠癌做出初步判断。
成年人的直肠一般长15厘米,距离肛门口7~8厘米以下的直肠肠壁可以用手直接触诊,可发现直肠黏膜上有稍隆起的结节。
中国的大肠癌患者中,一半以上是直肠癌,而在直肠癌患者中,又有约70%是中低位直肠癌。
2.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当消化道少量出血时一般不会有便血、黑便等表现,粪便外观肉眼没有异常,但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对消化道内极少量的出血做出判断。
其实不止大肠癌,包括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肿瘤会侵蚀黏膜及黏膜下血管导致非常微量的消化道出血,这种极小量的出血用肉眼难以判断,这时可以通过的粪便检查发现是否有隐匿的消化道出血。
对于没有胃病病史的人们,如果体检发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建议择时再做一次,如果还是或者持续呈现阳性那么就需要警惕了,首先要排除消化肿瘤,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部位有胃、结肠、十二指肠,在专科医生建议下进一步做肠镜或胃镜检查。
3.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清晰地观察肠道,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直肠癌的发现与确诊。
哪些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①30~40岁以上,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次数增多、黏液便及腹痛者)。
②曾经罹患肠癌者。患有结肠癌的患者,即便残存的结肠是正常的,再次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3倍;如果残存的结肠曾有过腺瘤或现有腺瘤存在,危险性增加6倍。第二次大肠癌一般在治疗后2~30年内出现,大部分出现在治疗后3~4年内。
③血吸虫病患者。
④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死于大肠癌的概率会增加4倍。
⑤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⑥有盆腔放疗史者。
⑦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几率比正常人高6.9倍,一般在发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以后,下来每10年会有10%~20%的患者发生癌变。出血性溃疡性直肠、结肠炎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大肠癌。
⑧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家族史的成员,该类人群发生大肠癌的几率较高,发病年龄较早。
几岁开始做大肠癌的筛查?
1.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高危的人群,这类人群我们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粪便隐血和肠镜。
2.对于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
3.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建议尽早前往大的肿瘤中心就诊。
好医生康复新液温馨提示:每天晨起喝两杯温水(毫升/杯),这一方面可以让休息了一晚上后变黏稠的血液得到稀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泄。
责任编辑:小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辛学知,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往期精选
1.60亿只美洲大蠊,凭什么住星级酒店,被央视采访?因为口腔溃疡、胃病、皮肤创伤
2.热点
《我不是药神》:药能救命,那拿什么来救心?
3.好医生荣获三项大奖,完美收官全国药店周
4.人大代表耿福能:升级知识产权生态打造创新国际品牌
5.黄连素,又一个走上神坛的中药
6.一张图告诉你,受损的胃黏膜这样才能彻底修复!
7.央视拍摄美洲大蠊专题片,医学证明其能抗癌、促进毛发生长
8.全球胃癌一半在中国,这4种人离胃癌最近
9.你问我答
美洲大蠊是蟑螂吗?以它为原材料的康复新液适用于哪些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