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晚节目我们医院专家对肿瘤界的“潜行者”——结直肠癌一探究竟:
结直肠癌那些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肿瘤调研机构CancerToday的报告,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五位,预计新发病例52.1万,死亡病例24.8万。
由于结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近一半患者首诊即为晚期,目前晚期患者的治疗以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正是因为人们忽视肠癌的早期筛查,癌症才能利用人类的这一弱点“趁乱出击”,肆意猖獗。
上线大医生:臧卫东
医院
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今日探讨:肿瘤防治宣传周(结直肠癌的防治)
(点击图片看大医生在线讲解)
哪些人容易患结直肠癌?
以下4项任意一项(+)即为高危人群,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
免疫法大便潜血阳性:需行2次,间隔1周,任意1次检查阳性;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本人有癌症或肠息肉史;
符合以下任意2条者:a、慢性便秘;b、黏液血便;c、慢性腹泻;d、慢性阑尾炎;e、精神刺激史;f、慢性胆道疾病
如何诊断结直肠癌?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多不为病人注意,就医时也常以“痢疾”、“肠炎”“痔疮”等病处理,一旦出现中毒症状或梗阻症状以及触及腹块时已非早期,因此,如果病人出现无特殊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持续性腹泻或便秘;出现便频、粪便伴脓血、粘液、血便;或出现持续性腹痛、胀气、腹部不适,经一般治疗无效者,均应作进一步检查。
结肠癌的检查及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粪便隐血检查:大便隐血试验仍是当今大肠癌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此项试验快速简单,而且无痛,是指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时肉眼不能见到粪便中带血并且粪便中有少量红细胞被破坏。在消化道癌症其阳性率95%,呈持续阳性,OB可作为消化道癌筛选指标。
2、直肠指诊: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可及早发现肛门直肠的早期病变,据国内统计,有80%的直肠癌就是通过直肠指诊时被发现。因此在临床上对初诊病人及可疑病人都应作直肠指诊检查,决不可忽视这一重要的检查方法,以免延误直肠癌肿等重要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但是该检查有局限,即只能检查到病变较低的病灶。
3、X线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可观察结肠形态的全貌,有无多发性息肉和多发癌灶,对结肠肿瘤病人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其病变征象最初可出现肠壁僵硬、粘膜破坏,随之可见恒定的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等。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效果更佳。
4、内镜检查:即肠镜检查。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不但能够发现结肠各种类型的病变,而且可以采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以免漏诊或误诊。目前临床上的大多肠癌的患者都是经过肠镜来确诊的。
5、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对检测诊断结肠癌无特异性,值升高时常与肿瘤增大有关,结肠肿瘤彻底切除后可恢复到正常值,复发前数周可以升高,因此对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有一定帮助。
6、B型超声扫描、CT或MRI检查:均不能直接诊断结肠癌,但对癌肿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淋巴及肝转移的判定有一定价值。主要适用于了解肿瘤对肠管浸润的程度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可为术前分期及术后复查。
7、粪便检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肿瘤M2丙酮酸激酶(M2-PK)发现,结肠癌患者的M2-PK值是正常人的14倍,所以,粪便肿瘤M2-PK检测为结肠癌筛查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新手段。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预防结直肠癌的十六字方针,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2、改善饮食习惯: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
3、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赘生物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结肠腺瘤时,应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不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4、积极锻炼: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自我放松,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5、控制体重:目前研究表明,肥胖与多种癌症,包括大肠癌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控制自己的体重。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到24.9之间是正常的。超过该数值则表明应该控制体重。
便秘真的会引起结直肠癌?
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便秘与大肠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目前我们认为,大肠癌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才是大肠癌的真正诱因。
和许多其他癌症一样:年龄。50岁以上占大肠癌病患总数超过90%。
肠道息肉(但并非所有肠道息肉都会导致大肠癌)。
某些炎症性肠病(IBD)。IBD是一大类炎性肠道疾病的统称,和大肠癌密切相关的包括大名鼎鼎的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肠梗阻,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以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等。
遗传因素,医学上称家族史。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膳食多红肉、缺乏膳食纤维、肥胖、缺乏运动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大肠癌患者都会便秘。
因为肿块可能在外面压迫肠道,限制影响肠道活动,或是在里面直接阻塞肠道,这两种情况的患者都可能便秘。
但是这种便秘的因果关系却不同。
只能说,得了大肠癌会出现便秘的症状,而不是便秘导致了大肠癌。
如果真的长期便秘,还有消瘦、便血、贫血等身体报警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做检查。
专家建议:
许多人因为惧怕肠镜,回避此项检查,部分患者甚至因此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在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中,肠镜的效果最好,其检查准确率大于90%。经肠镜检查后,一旦发现肠息肉或小的肿瘤,也可以立即切除或进一步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无症状情况下检测出的结直肠癌多半属于早期,可以通过手术解除后患。然而,就算真的不幸患上中晚期结直肠癌,也并不意味着失去希望。
今日大医生
臧卫东
福建省抗癌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福建省预防医学会肛肠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胃肠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胃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福建省分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一届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肝转移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亚微外科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FM福建新闻广播(ID:fm-)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