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进教授
“4月9日,GAP-CCBC再次走入南方会。GAP-CCBC是GuidelineAndPractice:ClinicalCase-BasedConference的首字母缩写,中文意思是通过临床病例研讨会的方式弥补指南和实践之间的差距。
GAP-CCBC的发起者,中医院杨跃进曾指出,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指南告诉我们该做什么,注册研究告诉我们实际做的怎么样,而GAP-CCBC就是告诉医生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一定要打造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让老中青几代医生能在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唱戏。”
“冠状动脉造影很时髦,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曾有老专家如是说,而且很多老专家认为,现在的年轻医生不重视体检、心电图等临床基本功,过分注重影像学检查。陈凤荣教授认为,“老专家有必要帮助年轻医生学会临床思维,重视临床技能,不能片面地指责目前的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
“管理可以减少医疗差错,但不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因为医疗是实践科学,而高水平的临床专家通过传帮带,对临床的实际病例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对于基层医生,以及年轻医生的培养,提高其临床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跃进指出。
基于这种想法和理念,杨跃进在受邀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成立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时,就想到一定要打造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让老中青几代医生能在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唱戏。”这个平台就是GAP-CCBC。
他想到,两岸四地医疗资源互补性很强,如果两岸四地的专家能坐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疑难、危重或有教育意义的病例来分享,对于临床医生很有裨益。而且,目前全国会议非常多,但谈理论多、谈实践少,对于临床危重急救和疑难病例的分析不足。虽然规范是学术推广的重要目的,但单纯讲授,没有针对具体病例,不结合互动和讨论的形式往往收效不明显。
杨教授的想法也得到全国很多专家的支持。医院的马长生教授认为,“临床医生不能被理论以及诊疗技术束缚,循证医学永远不应当成为菜谱医学,不应照本宣科,并且绝不能成为束缚临床医生的合法手拷,临床医生应以精湛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为诊疗基础。”
7年漫漫路,实践出真知
杨跃进还认为,临床上,GAP(差距)不仅体现在指南和实践之间有差距,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以及不同专业的医生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GAP-CCBC已经走过的7年里,也着实脚踏实地地为缩医院间的临床实践的差异,融合不同学科,提高医疗质量,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比如在之前岭南会GAP-CCBC论坛上,在宾建平教授汇报完一例多发骨髓瘤导致心肌淀粉样病变并经活检证实的病例后,杨跃进教授也认为这是一个好病例,因为现在心血管医生太专了,遇到多学科交叉时的复杂问题,心内科医生往往不知所措。
医院的周颖玲教授当场毫不客气地指出,“你汇报到一半时我就已经知道这是个多发骨髓瘤病人,我们见到这样的病人太多了。”杨跃进表示,医院往往能够诊断出较多的多系统受累疾病的患者,今后GAP-CCBC的论坛也要重视交叉学科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张海澄教授的“拆除围墙”一说精确阐述了GAP-CCBC论坛的交叉融合的特点。他建议,参加讨论的专家不应局限于心内科医生,还应包括心外科、内分泌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
“在GAP-CCBC论坛上,我们不仅需要不断学习,更需要冷静地思索、实践与探索。尤其重要的是,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创造一个生气勃勃的学术气氛。”他说。
正如大连心电年会的大会主席郭继鸿教授在大连心电年会GAPCCBC论坛致辞时所言,“在当今临床医生专科化,甚至专病化倾向很严重的今天,GAP-CCBC这种结合指南和实践,针对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讨论就有很实际的意义。”
”感谢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对第1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