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续降雨和上游来水叠加影响
沿江水位上涨
我市积极做好防汛工作
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但是,在防汛过程中
工作人员发现不少市民前往江边
钓鱼、涉水、戏水
疾控人员提醒
水位上涨期间沿江活动
不仅存在溺水等安全隐患
而且极易被血吸虫盯上
水位上涨,血吸虫病感染几率增加经过多年防控,我市已连续47年未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病例。但由于我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四面环江,感染血吸虫病的风险并未彻底消除。再加上连日来降水量增多,水位上涨,钉螺流动性增加,覆盖面积增加,血吸虫病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市民在沿江一带活动时还是不可放松警惕。
而且,每年的4-10月份是血吸虫病易感季节,此时接触江水甚至是江边的杂草,都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尾蚴10秒钻入体内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是由于人体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而感染的,血吸虫尾蚴主要是经皮肤侵入人畜体内,也可经眼结膜、口腔、鼻粘膜侵入,仅需10秒钟尾蚴就能钻入人畜体内。感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生产性接触疫水,如抗洪抢险、打湖草、抢收、放牧以及捕鱼捞虾等;二是生活性接触疫水,如在有感染性钉螺的地方游泳戏水、淘米洗菜、洗衣物及饮用疫水等。血吸虫尾蚴钻入人的皮肤时,皮肤上会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很痒,称为尾蚴性皮炎。严重感染者,一个月后会出现发热症状,经抗生素治疗热度不退。也有少量感染者,症状轻微甚至没有任何表现,这样的感染者容易放松对血吸虫病的警觉和重视。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面积越大,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感染的程度就越严重。远离血吸虫病,应该怎么做市民朋友:请勿在江边钓鱼、涉水、戏水、游泳等。防汛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目前常用的防护用具有长统胶靴、尼龙防护裤、胶皮手套等,避免接触江水。己接触过江水的市民:如一个月后出现发热、咳嗽、腹痛、腹泻或脓血便等症状,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血吸虫病,医院或市疾控中心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