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医院胸痛中心建设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得好 http://pf.39.net/bdfyy/

一、背景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急性胸痛是急诊内科常见的患病人群,占急诊内科病人的5%~20%,医院约占20%~30%。目前临床急性胸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诊断治疗中存在很多问题: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肺栓塞等易被漏诊,或诊断不及时,导致致命性后果;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

??美国研究数据显示,因胸痛收入院的患者中,有10%-15%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有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从急诊出院,其中16%的患者因不适当出院导致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胸痛中需要格外   一直以来,中医救治急性胸痛,包括ACS等,通过病证结合、益气活血等方法,取得一定的疗效。在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功能、调节炎症反应、调控凝血系统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现代医学的良好补充。“病证结合”成为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的共识。

??医院或中医专家,也存在着“辨证不辨病”的情况。病人反复胸闷痛,只辨证及用药,不查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有些病人的心电图已经有心肌缺血表现,没有进一步的专科诊治。这既可能对患者造成损害,医院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不断发展及结合,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出结合现代科技作为工具去发扬中医,采用西医查体、理化检查等作为中医诊断手段,将中医四诊发展为“望、闻、问、切、查”五诊,丰富了中医辨病辨证内容。

??中西医结合,是要将最优诊疗方案的结合。医院提出,中西医结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什么是最佳的诊疗方案?就是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先进技术进行最佳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院也需要现代医学技术手段进行辅助诊断和治疗。一个浅表性胃炎和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症状可能类似,但其治疗和预后相距甚远。从中医药的研究看,辨为"心痛"、"胸痹",但是没有现代诊断手段,到底是不是冠心病,有多少是冠心病,难以说得清楚,其疗效也无法令人信服。介入技术,直接明确血管情况,闭塞狭窄病变导致血流受阻,不通则痛,验证和深化了中医理论。

??胸痛的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和相关专科处理的难点,医院近年来医疗纠纷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因此,为改善胸痛患者诊治疗程中的不足,简化、优化诊疗流程,医院医院,开展胸痛中心建设成为重要工作。介入不仅可以提高心血管的救治观念和水平,医院相关学科和整体医疗水平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心血管内科没有介入技术,在现在很难想象能成为强科。也很难想象心血管科技术力量不足,而医院整体实力能强大。

??开通闭塞狭窄病变,无疑是具有时代的先进性的。但介入不是完美的,具有风险和副作用,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吸收现代技术精华,结合中医辨病辩证治疗,让病人得到最恰当的治疗,才能保障更多人的健康,才是最佳的诊疗方案。

三、成立医院“胸痛中心”

  年10月胡大一教授联合多个学科发布“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呼吁政府、卫生部门、医院管理层重视胸痛中心的建设。年医院医院中最早开通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实行“先抢救,后缴费”的治疗策略,缩短了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时间,降低了死亡率。同时,在全国最早开展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工作,年开始牵头在全国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实施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减少了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降低了心血管死亡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通过对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多年的运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绿色通道运行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难题和困难,如诊断流程不规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低,存在再灌注治疗的延迟等问题,导致患者死亡和心衰发生。

??年12月18日,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在广州召开。同时经广东省中医药局批,成立医院胸痛中心。这是广东省内第一家胸痛中心,医院中最早成立的胸痛中心。中国中西医结合的领军人物、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等领导为胸痛中心成立揭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也发来贺信,高度评价“胸痛诊疗中心”的成立。

四、中医院“胸痛中心”构建措施

  “胸痛中心”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胸痛中心的建设顺利开展:

(一)制度保障

  1、明确胸痛中心负责人,责任到位:胸痛中心需要多科室的协作与联合诊治。明确胸痛中心的责任人,可以更快、更高效起到胸痛中心的诊治流程与作用。

  2、明确胸痛中心的职能和职责: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规范的诊治流程,让每一位接诊医护人员明确流程处理原则,更快的将胸痛病人进行分流。

  3、人员培训:充分了解建立胸痛中心的意义、工作性质和目标,对相关临床人员培训心电图、影像及实验数据分析。对非临床相关人员培训(了解急性胸痛的相关临床知识)。医院医生培训(急性胸痛的处理流程和社区针对胸痛处理的应急预案)。

  4、流程优化:通过绘制价值流程图,将线性进行的流程多环节优化,部分改为并行等方式,缩短流程时间。

  5、用   6、优化启动导管室:安排ICU护士进行介入配合培训。在夜间或节假日,能马上启动导管室,加快导管室激活时间。医院协调,设立介入中心,专职护士24小时值班,进一步加快导管室激活时间。

(二)不断改进

  建立“胸痛中心”考核和评估制度,对胸痛流程的各个环节定期进行评估并对工作流程定期修改,数据分析。“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定期对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不断优化完善。

  中西医结合。将介入与中医药有机结合。特别是再灌注治疗后,联合应用益气活血的中药对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方面有特别的意义。我国第一个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正修改制订。

  开展胸痛中心学术交流活动,让典型病例带动医生学习,让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分享,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联合多个学科,围绕胸痛患者,进行科研攻关,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

  定期进行患者随访和召开病友会,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后的二级预防。

(三)建立网络

  医院来说,急性胸痛的患者并不少,而缺乏的往往是对急性胸痛的判断与处理,特别是直接PCI治疗等有效措施,因此围绕胸痛中心建设,向基层许诺,建立转运网络,让更多外地的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年2月至今,医院胸痛医院签约胸痛中心区域协作,标志着医院胸痛中心进一步朝向区域医疗中心发展。与此同时,医院医院建立了合作帮扶关系,让医院进行演讲,宣教更多的关于急性胸痛的诊治和转运知识。

(四)社会宣传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但是多数患者或家属缺乏相应的救治知识。因而往往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只有向社区群众、向患者大力宣传,普及“急性胸痛”健康知识,提高大众意识,缩短就诊时间,提高疗效。与各大传媒如南方电视台、39健康网合作,举办多期健康大讲堂,得到患者和社会的热烈反响和充分肯定。《香港之窗》、《名医》杂志也作相关报导。

五、展望未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大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医疗保险和医疗法规的完善,既对急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帮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急性胸痛诊疗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关系中医药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问题。也正如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上指出:“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形成中、西医方法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最优化组合的治疗方案,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毒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医院应该多学科合作,积极配合,成立胸痛中心,医院发展的急性胸痛救治模式。中医院也更应发挥中医方面的优势,与西医治疗互相融合,使患者得到最佳的综合诊疗方案。

作者:郭力恒 周袁申 吴广平 张敏州

专家简介

  张敏州,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广州市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症医学重点专科协作组总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持制定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荣获第十届中国医师奖、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全国十大医学贡献专家奖等荣誉称号。

推荐阅读

SCC丨张敏州: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成立五周年——回顾与展望

张敏州:不断努力,稳步前进——共建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循证体系

学术荟萃丨张敏州:“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模式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yyxxgnk/6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