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心血管部分(八)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分型
自体瓣膜感染性
心内膜炎
(1)常见致病微生物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
(5)并发症
(6)防治原则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Duke诊断标准
①确诊标准
符合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3项次要标准或5项次要标准。
②疑诊标准
符合1项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
(1)血培养阳性(符合至少1项标准)
①两次不同时间的血培养检出同一典型IE致病微生物(如草绿色链球菌、链球菌、金葡菌等)。
②多次血培养检出同一IE致病微生物(2次至少间隔12小时以上的血培养阳性;所有3次血培养均阳性、或4次或4次以上的多数血培养阳性)。
③Q热病原体1次血培养阳性或其IgG抗体滴度>1:。
(2)影像学阳性证据(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标准)
①超声心动图异常(赘生物、脓肿、人工瓣膜裂开)。
②新出现的瓣膜反流。
次要标准
①易患因素:心脏本身存在易感因素,或静脉药物成瘾者。
②发热:体温≥38℃。
③血管征象:主要动脉栓塞,感染性肺梗死,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以及Janeway损害。
④免疫性征象: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以及类风湿因子阳性。
⑤致病微生物感染证据:不符合主要标准的血培养阳性,或与IE—致的活动性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注意:
①对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是血细菌培养。
②对确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重要价值的检查方法是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
③对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有意义的临表现是发热+心脏可变杂音。
例题
女,55岁。拔牙后间断发热2个月。既往有室间隔缺损病史。实验室检查: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最有助于明确发热病因的检查是
A:血类风湿因子
B: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C:血清补体
D:血涂片
E:眼底检查
和博士孙凌老师
一起掌握执考重点
免费试看
孙凌老师
长时间担任本科实习生
研究生及规培生的临床学习带教
[解析]
正确答案:B。
患者中老年女性,拔牙后间断发热(提示前驱感染可能),既往有室间隔缺损(亚急性IE常见的病因)病史,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亚急性IE最常见的致病菌),因此本例患者考虑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B对)能检出<5mm的赘生物,而且敏感性高,最有助于明确亚急性IE的诊断。血类风湿因子(P)(A错)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血清补体(P)(C错)常用于诊断急性肾炎;血涂片(D错)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应用极广,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有很大价值;眼底检查(E错)常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