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铜川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络病学术年会在北京医院举行。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梁新民,北京医院党委书记李跟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医院的4位知名专家教授受邀出席并在年会上作学术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市科协学会部、市中医药发展中心中医药科负责同志以及全市相关专业医务工作者80余人参加会议。
成立大会上,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李志刚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铜川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的批复》,学会秘书长薛旭升宣读了第一届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名单,北京医院脑病科主任雷华斌当选主任委员并作表态发言,大会由学会副会长和建林主持。
梁新民强调,当前中医科学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作为一代药王孙思邈的故里,铜川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络病专业委员会应行业和社会需求成立,填补了我市络病研究领域专业组织的空白,必将为铜川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希望络病专业委员会紧跟新时代络病医学发展步伐,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建立健全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学者通力协作的研究团队,广泛深入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协作,培养一批致力于络病研究的优秀人才,取得一批优秀成果,有力提升我市络病研究应用水平,推动中医络病学科学术繁荣发展,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李跟平指出,络病学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典范,在理论创新、指导慢病防治、促进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业已取得丰硕成果,对现代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其代表方药连花清瘟胶囊和颗粒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表现突出。络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铜川及周边地区医疗同仁提供了络病理论推广普及、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将极大促进络病学科研究和团队建设,推动络病理论在临床实践的广泛应用,使络病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在随后进行的铜川市第一届络病学术年会上,西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屈秋民,陕医院心血管一科主任、教授、陕西省名中医赵明君,医院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市首届名中医林海,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薛玉生分别以《卒中后迟发性认知障碍》《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浅谈中风肢体麻木的诊治》《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历史与展望》为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涉及中医络病研究领域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和热点。
据了解,络病学说是中医学脏腑经络、气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络病发病特点、病机变化、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及治法方药的应用理论。络病学说起始于《黄帝内经》,发展于汉代张仲景,至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形成中医重要的病机概念,对临床难治性疾病发挥了一定作用。年1月10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领衔团队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首次系统构建脉络学说,提出核心内容——营卫理论,建立“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标准,提出“调营卫气血”治疗用药规律,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
络病学不但可以在理论层面上推进中医学自身理论的完善,还能在临床层面上极大地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的临床治疗效果。铜川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我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融入更多活力,有力促进临床多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更好推动铜川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