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华特等奖学金入围的15位本科生精彩答辩,可谓神仙打架。作为清华大学荣誉最高的奖学金,被称为“万奖之最”,要获得如此殊荣,可想而知有多难。而今年的十位获奖者,不但专业强悍,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非主修领域的能力都能吊打专业选手。
网友们的评论也是炸开了锅,感慨自己生下来是为凑数的。面对网友们的热议,清华招生的官方评论却是:从来没有什么天才学霸。
不管是不是天才,怎么学霸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还记得当年冲上热搜的#清华学生计划表#,回头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别提日程表,啥时候能不用陪着写作业,不用逼着学兴趣班,不用天天挨老师批评孩子又犯错,就谢天谢地了。管个孩子咋就这么难,真是操碎了心......
1.“别人家的孩子”有啥共同点?
我家楼里有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其中有个小男孩的爸爸是医生。大概是工作原因,这家人无论冬夏,早晨5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孩子从2、3岁起,也跟着这样的节奏,养成了特别规律的作息习惯。作息规律之后,孩子的吃饭、睡觉这些大部分父母头疼的事情,自然消失不见。
给孩子报兴趣班似乎成了通识教育,钢琴、舞蹈、画画、围棋、跆拳道,每个孩子都要学上至少两门。至于学成什么样,大多数父母因为自己不会,无法更多在专业上帮助孩子,很多时候也就任由孩子半途而废了。能坚持学下去有所进步,越来越喜欢甚至热爱的,都是坚持不懈练习,雷打不动地执行,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习惯。
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书《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为减少2%的大脑思考带来的20%的能源损耗,我们生活中60%是习惯化的行为。
养成好习惯,就变得特别重要,也是成功者的必备要素。不管是早睡早起,还是固定时间坚持练琴画画,养成习惯后,就是把“系统2”的工作转化成为“系统1”的模式,不再需要花费那么多能量,需要的意志力降低了,能更轻松地解决相关问题,就像给生活添加了润滑剂。
记得郎朗曾经说过,一天不练琴就会手痒、心痒。郎朗小时候的练琴表,都是固定时间,全年无休的,并且在节假日还会加倍。到现在,郎朗的工作即使再忙,也会保证每天两小时的练习。练琴已经变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脑科学领域,我们说这种行为已经进入了基底神经节,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潜意识区。
2.为什么养成好习惯如此重要?
(1)人的一生,就是被习惯掌控的一生。一个好习惯和一个坏习惯,哪怕很微小,也会将人引向不同的方向。试想一下,如果司机没有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乘客没有养成坐车系安全带的习惯,遇到交通事故,有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记得壳牌中国每年的年会,都会在一开场,由高层领导先行重申和强调HSSE的重要性。HSSE,健康、安全、安保、环保,是Health、Safe、Security、Environment的缩写。这种管理理念和体系,不仅体现在工作中,更是贯彻在生活中,融入员工的血液。在壳牌,只因养成系安全带这个习惯,就曾挽救过员工的生命。
(2)一个好习惯,会带来另一个好习惯。比如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那么就很容易做到按时吃饭。好的习惯可以叠加,使生活变成良性循环;而坏的习惯也可以叠加,把小困难变成难以改变的大挑战。
关于习惯的叠加,我们可以从“狄德罗效应”窥知一二。18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狄德罗的朋友送给他一件精良的睡袍,他穿着华美的睡袍走来走去时,却觉得与家里的风格格格不入。于是,为了与睡袍档次匹配,他换掉了书房的旧东西。后来,“狄德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而习惯,也是遵循这样匹配性的规律,一个好的习惯,会匹配出下一个好习惯,就像一本好书能引发下一本好书。比如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可以引发下一个规划日程安排的好习惯;比如不看手机的好习惯,可以引发读书的好习惯。
(3)好习惯是正复利,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长期都会带来巨大的改变。每天进步1%,一年下来就进步了37.78倍,而每天退步1%,一年下来就退步成了0.。复利作为第八大奇迹,是用好习惯来发挥作用的。
今年,清华物理系的特奖得主陈逸贤,除了在天体物理上的优秀专业建树外,还拥有强大的英语演讲能力。他曾经在伦敦举办的50多国冠军同台演讲比赛中,收获了全球六强的荣誉。他的英语能力是怎么练就的?
最开始,陈逸贤的妈妈只是给他了一本《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一周读一章。从小学坚持到初中高中,按照这样的速度不停地看,并在后面引发了他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并且开始看科幻剧和进行字幕翻译。
3.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既然好习惯这么重要,作为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们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环境的作用
有句老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我们经常发现,某一领域的世家,例如雨果家族在艺术领域的传承,梅兰芳家族的戏曲传承等。即便像莫扎特这样的音乐神童,也受到父亲莫大的影响,是家庭音乐氛围的熏陶和父亲的悉心教导,为莫扎特快速成长奠定了基础。
家庭环境非常重要。网上流传着一张图片,在地铁上两对母子,一对母子都在读书,而另一对母子在看手机;陈逸贤的父母为了给孩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智能手机都换成了老年机。以身作则的父母,不需要讲道理,孩子自然就会模仿。这也是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
作为家长,想让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想让孩子重承诺,自己就要说话算话。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自己就不要老是刷短视频看直播。
(2)家规的设定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是养成孩子礼仪、规范和良好习惯的基础。家长要有应有的权威,给孩子设定边界,帮助他学会与这个世界相处。没有边界感的孩子,即便三观不出大问题,也很容易在生活中遭遇不必要的摩擦和麻烦。
不要因为溺爱,就剥夺了孩子了解世界真相的权利。这个时代的诱惑太多,不要说孩子,即便成年人也很难抵御。在孩子小时候如果不建立规矩和底线,很可能会吃大亏。
(3)自尊的养成
在《恰如其分的自尊》中提到,一个人的自律性来自他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越高自律性越强,反之他就会做很多坏事,因为他并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长久以来,中国式父母只要看不顺眼就批评孩子,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错,认为父母这个称呼天然拥有随便说教孩子的权力。当孩子做什么都错的时候,是非常打击孩子的自尊水平的,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价值,越约束反弹越大。而当他拥有自尊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会主动去做了。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是做好任何事的关键,不至于造成习得性无助。
(4)科学的方法
习惯的养成是有科学的方法的,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创作的《掌控习惯》,根据习惯形成的四个步骤,总结了培养习惯的四大定律:第一定律--让它显而易见;第二定律--让它不可抗拒;第三定律--让它简便易行;第四定律--让它令人愉悦。父母们可以好好研读,给孩子运用方法论进行具体的指导,真正养成好习惯。
每一片雪花都不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请相信每一个孩子本身都蕴藏了巨大的潜能,只待你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出来。这也正是我们养育孩子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更好的父母,也将收获更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