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首届海派中医-张氏喉科学术思想传承暨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青委学术年会”于11月30日在上海中医院召开。开幕式上,与会专家及代表济济一堂,气氛热烈。
由大会主席、上海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治军教授主持会议,参会嘉宾有:张赞臣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复旦大医院终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张重华,张赞臣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张赞臣之女张剑华主任医师,上海中医院耳鼻喉科原主任刘福官教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舒华教授等。作为东道主,上海中医院周华院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欢迎各位专家、同仁参会,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张重华教授首先介绍了耳鼻喉科情志性疾病的中医治疗,从情志病的起因、辨证、张赞臣经验、个人心得体会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在情志病在耳鼻喉科的重要性。结合其个人经验,详细介绍了中医药治疗情志病的优势。
张剑华教授回顾了父亲张赞臣老先生奉献中医事业的一生。从张赞臣的师承和家学渊源、学术经验特色如耳鼻喉科整体观,创制舌下经脉诊察法,对中医事业的贡献如解放前抗争国民政府废除中医案等方面,系统地回顾总结了一代名医张赞臣学术思想,使大家对张氏喉科的起源、发展和特色有了深刻的认识。
刘福官教授谈的是“跟张老,学做中医”,从个人跟师的经历,不但谈了张老的学术经验,更阐述了张老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中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并从两个典型临床病例深入探讨了张氏喉科经验方在喉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艳青主治医师从喉白斑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等方面系统地讲述了喉白斑的中医诊疗特色,为喉癌前病变的中医药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郭裕教授则从喉咳的命名起源、喉咳与内科咳嗽的鉴别、喉咳的中医病机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喉咳的中医诊疗特点,尤其介绍了中医外治法在喉咳方面的应用,如穴位注射、中药蒸汽雾化治疗,进一步拓展了中医喉咳治疗的思路。
医院麻醉科主任宋建钢主任医师主讲的题目是“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他分享了中西医结合医学也是“整体医学”的理念,根据中医子午流注运行规律,意识到不同脏腑部位手术时间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预后,实际情况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和验证。
医院西院耳鼻喉科医疗组长张弢副主任医师为我们分享的是“中药代茶饮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临床经验,他从代茶饮出现、发展的历史,归纳出代茶饮常用的药物及其功效,内容密切结合临床,经济适用,发扬了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传统。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治军主任医师为我们介绍了中医药在喉科疾病围术期的应用与展望。从围手术期概念,耳鼻喉科疾病的特点谈起,阐述了中医药在耳鼻喉科疾病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镇痛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倡导大家“相信中医、学习中医、相信中医”,将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疗措施用于临床,造福患者、造福社会。
护理部副主任秦秀芳则通过辨证施护促进“梅核气”的康复,提出医疗离不开护理,护理促进医疗的重要性,尤其像“梅核气”这种以精神心理因素为主的情志性疾病,医护配合,医养结合,中医治疗联合心理疏导才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其他与会专家分别从张氏喉科的继承与发展、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的研究进展、交叉学科与耳鼻喉科的关系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大家普遍认为开展学术交流,旨在承前启后,既往开来,切磋医道,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初冬时节,天气渐冷,但学员们学习知识,开展继续教育,追求真理的热情不减。举办本次学术会议,得到了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和医院的大力支持。
拓展阅读
张氏喉科
张赞臣,江苏武进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学家,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现代中医耳鼻喉科学创始人之一。1978年~1993年任医院顾问,兼中医学院五官科教研组顾问。先生乃常州祖传中医,擅长中医内、外科,对中医喉科更有独特经验。上海中医院耳鼻咽喉科承担了张氏喉科研究基地建设,长期以来坚持以传统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继承成并发展出强调五官疾病整体论、注重五官的局部望诊、首创舌下经脉诊察法、创制众多的经验良方、独特的内外用药特点等诊疗特色,疗效显著,长久以来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和欢迎。
原标题:《我院召开首届“海派中医-张氏喉科学术思想传承暨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青委学术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