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血管健康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全国每5个死亡人中,就有2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病,而脑血管病成为了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
卒中排过早死原因第一位“苹果型肥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低于人均寿命(约70岁)死亡,被认为是“过早死亡”,调查显示,在中国过早死亡原因排名中,年至年间卒中由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冠心病由第七位上升至第二位,而且女性冠心病过早死亡情况更为严重。
随着电子化办公、社交及生活方式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坐的多,动的少,以至于肥胖人群逐年增加。
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的监测数据显示,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7%和41.6%;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10.5%和13.9%。
经常久坐的电脑族和喜欢晚上暴饮暴食却缺乏锻炼的人,更容易形成“苹果型肥胖”体型(又名“向心性肥胖”)。“苹果型肥胖”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等病症。此外还会引起胰岛素敏感度下降,引发糖尿病等疾病。
监测和管理血管健康注意三个要素
第一:要定期检查血管健康,及早发现并检查出血脂异常情况。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
第二: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血管健康要少吃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早睡早起,尽量不熬夜,让血管也有足够的放松状态享受睡眠。每周坚持体育锻炼,提倡有氧运动,使全身血管也做做“体操”,保有弹性。久坐族要经常起身活动筋骨,利于血液循环。
第三:心血管病患者要遵医嘱用药。如果有糖尿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与血管健康关系密切的五个新发现
甜菜根护血管改善心脏功能
英国雷丁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甜菜根能让血管松弛、降低血压,并能改善心脏功能。甜菜根富含膳食硝酸盐,当人们摄入这种物质后,它会在血管壁内生成一氧化氮,让血管松弛,血流量增加,最终血压下降、血管功能改善。
减肚腩可改善血管功能
美国心脏协会圣迭戈年会上宣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减轻体重(特别是腹部脂肪)有助于改善体重超标者的血管功能。
低矿物质瓶装水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第三军医大学科研团队一项研究表明,饮用水中的矿物元素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如果饮用的瓶装水矿物质含量低,将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一成果刊登在权威学术刊物《国际心脏病学杂志》上。
纤维摄入少易患心血管病
美国乔治亚健康科学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青少年在饮食中,没有摄取足够的纤维,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浓度就会增加,腹部脂肪也会增多,这些都可能会使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该研究首次发现,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取量与发炎指数成正比。
压力大,心血管易中招
医院的研究者发现,大脑的神经组织活动与潜在的心脏病事件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压力、精神创伤等有可能促成心血管事件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