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到新冠肺炎,她始终冲在战斗最前线记

年初,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为捍卫人民健康,荆门一医神经外科Ⅰ病区护士长吴丽花继17年前参加抗击“非典”战役之后,又一次冲在了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一线。

若有战,逆风行

年春天,“非典”疫情突袭中华大地。刚上班4年的荆门一医ICU护士吴丽花,毅然主动请缨加入抗疫一线,成为荆门市“抗非典”医疗队成员,她是当时第一个转运并护理荆门市“非典”疑似病人的护士,她勇敢无畏的壮举一直被同事及病人传颂。

年1月,新冠病毒面露狰狞,狼烟渐起,荆门一医及时启动一级响应。参加过“非典”战役的吴丽花知道“危险!人民健康极度危险!该我们白衣战士上场了。”她说,我经历了非典时期的考验,经验相对多一点,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必须冲锋在前,17年前我们可以战胜病毒,现在同样可以!

遵从内心使命的召唤,她立即放弃了回十里铺陪年迈的父母过年的计划,向医院护理部递交请战书,申请参加一线战役。2月1日,她如愿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奔赴一医北院参与抗击新冠病毒战役。

战疫情,显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因抗疫工作需要,荆门一医北院被确定为荆门市新冠肺炎确诊医院,这里成为了荆门市阻击新冠肺炎的最前沿阵地,无疑也成为全市最危险的地方。一线战士们,既要承担厚重防护服下超负荷的救治工作,还要承受新冠肺炎带来的压力与不安。吴丽花总是说:“我是护士长,我有责任第一个冲上去”。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刚到一线时,吴丽花主要负责5、6、7三个疑似病区的护理管理工作,一开始她就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紧锣密鼓地梳理完善病区护理流程,带教和培训年轻护士开展护理工作,同时认真督战,保证救治质量,每天忙下来都是超10小时的工作强度,她完全忘记了时间流逝,连续七天都是工作到深夜10点以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地。

她说,我们就是要与时间赛跑,尽快建立和完善科学而规范的护理流程,让更多的病人早日结束病痛。在疑似病患隔离病房中,她是护士们的主心骨,是病人的贴心人。为全力救治患者,她的身影穿梭在5、6、7病区的各个角落,就像一个上满弦的时钟,忘我地工作着,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2月11日,浙江省援助荆门医疗队进驻荆门一医北院,指挥部决定开始筹建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提高新冠危重症救治质量。吴丽花作为筹建病区护士长,在浙江援助队专家的指导下,夜以继日的开展重症监护病房筹建,连续3天工作到凌晨1点,直至筹建完毕。吴丽花及她的团队玩命的工作状态得到了浙江、内蒙古医疗支援同事的高度评价。

在筹建重症监护病房期间,同事们都说吴丽花“火气”很大,说话嗓门高,并且在筹建圆满完成的时候变成了“沙嘶闭哑”。“时间紧,任务急,我想尽快高标准完成筹建,尽早投入救治。因为同事们都穿着多层隔离服、带着多层口罩、防护眼镜和帽子,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说话基本靠喊才能听的清楚,久而久之就习惯大声说话了。”她嘶哑着嗓子腼腆地说。

在完成重症监护病房筹建工作后,鉴于吴丽花已经连续高强度工作了15天,领导安排她在监护病房协助病区护士长开展病房护理和外围协调工作,但她依然带领着年轻护士冲锋在前。她说:“17年前我经历了SARS战役,跟这些年轻护士相比,我经验比她们丰富,团队里许多20出头的小妹妹没有经历过这么严重的情况,要靠我们带,就如当年我的老师们带我一样。”

“吴护士长在这里,就是个无所不包的大管家,还是个超唠叨的‘婆婆嘴。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又事无巨细、心细如发,你就感觉她随时都在你身边,盯着重症监护病房的所有的人和事,唠叨、唠叨、唠叨,有时候我们会嫌她,但是,我们知道她是为了我们好,为了病人好,她是我们心里最爱的‘姐姐妈......”吴丽花科室那些“20出头的小妹妹”眼含泪花这样说。

越严冬,迎曙光

重症监护病房内,全是游离在生死边缘的脆弱生命,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治疗、仪器支撑,还需要细致耐心的心理疏导和陪伴关爱,“有时治愈,时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吴丽花用担任多年护士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参加非典战役的经历,带领所有参战的战友们一道,千方百计鼓舞着病区里的病人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小吴是个贴心的好姑娘。那几天,窒息感特别重,我真的感觉自己过不了这一关了。总想着老天不公,自己才60岁,不甘心就这样走。饭吞不下去,觉也睡不着,怕闭眼就不能醒过来。总想着自己啥时会走,要是走了,连个送终的都没有。是小吴不断对我说一定会好起来,说比我更重的都好了。她一勺勺喂我喝粥,给我输液、翻身、擦洗,我看不见她的脸,只能看到她的眼睛,她的眼神和我视频中的女儿一样,焦急、心疼,我就感觉自己要是不好好吃饭,好好治疗都对不起她。”病房内退休教师刘奶奶说,她非常感谢吴丽花和全体医护人员,他们的无私大爱真的令人感动,没有他们,就没有她的日益康复。

2月7日,荆门市首批9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从一医北院出院。吴医院的“爱心车”远去,眼睛湿润了。深夜下班回到宾馆住地,她打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爱人和女儿,4个月后就要中考的女儿睡眼朦胧地说:“妈妈,我还是希望你早点回来监督我复习!”吴丽花一时哽咽了。自从2月1日到一线以来,就一直没有回家,她最近不敢跟孩子和父母打电话,怕孩子和父母担心。

2月20日,荆门地区首例ECMO患者在荆门一医成功撤机,为抗疫成功迎来了黎明前的曙光,给吴丽花及这些在一线的战士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当天深夜,她给爱人发了一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goldw.com/yyxxgnk/1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