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初秋送爽。经历了数月的坚守和期待,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代谢性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于年8月15日8时18分正式相见云端。
线上开幕式王立会长致辞大会采取线上投票形式,由名委员参加,选举产生了1名主任委员和5名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马立萍教授高票当选为首届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代谢性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当选的5位副主任委员分别是中国医学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燕燕教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玉凤教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洪梅教授、医院心内科病区副主任程姝娟教医院副院长潘明康教授。学会吸纳了北京市和部分外省市的多个学科专家,包括内分泌、心血管、药学、心脏康复、中医、医学统计学等
纪立农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医院业务院长孔晴宇教授主任委员马立萍教授表示,将遵守学会章程,带领大家,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为全体委员和同行搭建学术平台,促进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科研、诊疗水平的发展和提升。各位副主任委员表示将尽职尽责完成学会工作,促进学会发展。大会由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医院内分泌科安雅莉主持。
医院全科马立萍医院内分泌科医院内分泌科主医院心内科病区副主任程姝娟医院潘明康副院长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洪梅教授成立大会后举办了首届学术年会。持续7个小时的学术活动,内容丰富,紧紧围绕“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两个关键词展开,探讨糖尿病合并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管理、血脂异常管理进展及对糖尿病的影响、新型降糖药的心肾获益、代谢性疾病如肥胖和甲减对心血管影响及治疗、妊娠期代谢异常诊治进展、药物安全性、新冠肺炎和糖尿病、房颤合并冠心病及血运重建后心衰药物治疗情况等,覆盖了当前代谢性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前沿和基础,展示了各位委员的学术成就。会议吸引了大量医生上线学习听课,收看人次达。
心血管疾病同多重危险因素长期控制不佳密切相关。日趋严重的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尤其不容忽视。对于一个常常集多重代谢紊乱为一身的心血管疾病高危或受累患者而言,学科强强联合,综合管理应该是更精准有效的管理模式。毋庸置疑,多学科密切交流是大势所趋。北京代谢性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必将推动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管理,对实现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撰稿人刘治军程姝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