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后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一项新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死亡率、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率与不继续使用的患者相比,显著降低。平均4.4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继续他汀治疗的患者首要复合终点发生率为12.2%,而不继续他汀治疗的患者首要复合终点发生率为13.9%(P<0.)。死亡率下降1.2%(5.4%vs.6.6%;P<0.)并且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下降0.9%(7.6%vs.8.5%;P=0.)。因此,对于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或可忍受的患者,医师应仔细权衡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继续他汀治疗的潜在益处。此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他汀类药物的复发性不良反应的风险无法在整个样本中建立。以及不能确定患者是否真的服用了他汀类药物。
基因研究显示,血清钙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肌梗塞相关
一项最新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显示,血清钙水平较高的人似乎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更高。基于六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信息(SNPs)估计的血清钙水平每增加0.5mg/dl就会导致CAD(OR1.25;95%CI1.08~1.45)和MI(OR1.24;95%CI1.05~1.46)发病率整体上升。虽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澄清,短期/长期内钙质的补充对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的影响,但是这项研究已经表明高水平的血清钙可能是有害的,因此临床医师应该更谨慎地使用钙补充剂。
真实世界STEMI研究显示,急诊PCI后早期支架血栓形成率低
早期支架血栓形成是急诊PCI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虽然真实世界中,30天内的早期支架血栓形成率较低,但有迹象表明,专注于支架的研发和药物治疗可能会使其更低。在2,例患者中,早期ST的发生率为1%。在22位和2位患者中分别出现了明确和可能的早期ST。早期ST的患者有较高的住院率(P=0.03)和30天的死亡率(P=0.)。早期的ST组中,心源性休克(P=0.)和脑血管意外(P=0.)的发生率也更高。小直径支架和较低的冠状动脉内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的使用也与较高的早期ST的发生率有关。ST组有较高的比伐芦定使用率,但IVUS成像发现并没有到达显著差异(P=0.07)。
冠状动脉钙化指数与年龄和心血管风险的关系
一项最新发表在JAMACardiology的研究探讨了除年龄外其他鉴别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方法。研究比较了冠状动脉钙(CAC)评分与年龄预测心血管风险的能力。这项研究包括了来自3个美国组群的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70.1岁;其中女性例(54.0%),非白人例(50.9%)。经过11年的随访(人/年),共发生了次冠心病和次卒中。冠状动脉钙化指数(CAC)与年龄相比,与冠心病事件的关联更显著,并对卒中事件的预测有所改善。只移除年龄因素时,增加了对突发性冠心病的预测能力,而非卒中。在经历过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中与年龄相比,冠状动脉钙化指数可以对患者进行精确的重新分类。所以,冠状动脉钙化可能是除年龄之外的另一种标志物,可以更好地区分老年人的中/高危冠心病风险。但CAC指数是否有助于指导老年人的他汀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END来源|JAMACardiology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