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6-28日于杭州天元大厦,由浙江大医院、浙江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超声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医学会超声分会心脏专业委员会、浙江省超声质量控制中心主办的杭州国际心血管超声论坛——暨浙江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超声专业委员会全委会,浙江省超声医学分会心脏学组全体委员会议圆满闭幕。
谷雨季节雨生百谷,江浙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医院的尹立雪教授作为心血管内科和医学图像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图像博士后导师,心血管超声及心功能科主任、超声医学研究所所长。为我们带来的课题《负荷造影超声心动图新进展》。将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应用于负荷超声即负荷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通过结合室壁运动及心肌灌注图像不仅使负荷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诊断精确度显著提高,而且能够更准确地鉴别存活心肌与死亡心肌、检测心肌储备功能。新的技术可以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评估心梗患者预后。
张梅教授的一篇《负荷超声检查非缺血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与其相辅相成。张梅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她为我们介绍了负荷超声心动图在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指征不断发展。使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有呼吸困难、瓣膜性心脏病及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进行评估,还进一步了解负荷超声心动图在其他心肌病、冠心病和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
医院每年负荷超声例数达余例。与之对照的是,我国临床实践中负荷超声应用非常有限,多用于临床研究。我们超声人应该主动打破超声心动图与心血管科室之间的柏林墙,开展新技术,提升诊疗水平,带动临床学科与我们合作。
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许迪教授的《心脏超声在肿瘤心脏病学中的应用进展》“安利”了肿瘤心脏病学这门新兴学科。和我们想当然认为的心脏内的肿瘤是大相径庭的两种学科,过去的这些年,我们超声医生见证了肿瘤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伴相生”,肿瘤治疗导致的心血管损伤评估与诊疗路径越来越明晰。但我们也明白,对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引起的心脏损伤的评估和干预在我国均尚未系统开展,接下来,加强对肿瘤患者诊疗中的心血管毒性进行评估,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联合、早治疗,提高肿瘤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是我们每一个心超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颅脑超声很难,临床医生的思维也是DSA为主,毕竟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近5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临床医生选择颅脑超声,这是对我们超声人莫大的信任。牟芸教授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的颅内侧枝评估》的讲解深入显出,循循善诱,一步步揭开颅脑超声的神秘面纱,与会者掌声连连。
下肢动静脉超声很简单,真的如此吗?随着医院姚磊教授《下肢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的娓娓道来,与会的小鲜肉们轻松的表情慢慢严肃起来,心里不断思考“下肢静脉变异这么多种类!“”下肢动脉频谱有那么多临床意义!”大量的实例图片丰富了小鲜肉的头脑,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济世为民的种子。
浙医院赵博文教授《胎儿心脏超声成像与定量分析应用》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创造性的列出一图表作为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定量评估指标,Z-评分。爱因斯坦曾说:“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善于发挥组合作用的人,往往都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新的组合,就是创造发明。我国科学家赵红州认为,所谓“创造力”,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调动“知识单元”重新组合的能力。显然,赵博文教授是个中高手。
接下来浙江大学的孔德兴教授带来了《超声人工智能现状及进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国家战略,因为将人工智能提到国家战略上的只有中国。孔教授从人工智能发展史、人工智能的领域及产业、数字化放射影像学的演变、分析国内超声医学的特点、数字影像医学时代的特点、超声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开发人工智能超声诊断工作站,利用全方位信息,基于循证医学知识,实现智能辅助诊断的功能人工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并提出许多大胆的猜测与构想,与会者无不对超声人工智能的未来有了美好的预期,充满十足的信心和渴望,会场掌声雷动。
来自温州医院陈斌教授的《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力的相关问题》指出我们用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时,不仅仅需要满足在没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或肺动脉瓣狭窄。由于简化的Bernoulli方程忽略了完整Bernoulli方程中的惯性因素,例如当重度三尖瓣反流和(或)右心功能减退时,有可能低估右心房室间的压差。
论坛进行紧张有序,与会代表学习情绪高涨,论坛发言高潮迭起,会场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学习交流的气氛浓厚;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直至28日中午12:30,闭幕式启动,现场仍然满朋高座,闭幕式上郑哲岚教授对论坛的整体安排与活动议程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本次论坛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工作方向,并宣布宣布杭州国际心血管超声论坛——暨浙江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超声专业委员会全委会,浙江省超声医学分会心脏学组全体委员会议圆满闭幕。
纵观本次论坛,安排周密、活动紧凑,井井有条,突出了公益性、学术性的特色;奉献给与会人员真正的学术盛宴!得到了与会广大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诚如郑哲岚教授所言:通过这样的沟通学习与交流,我们切身体会到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对超声新技术的发展还不够,超声新技术的疾病诊断也还没有被临床各科室广泛认同和理解。学术活动是学会的生命,学术活动要常态化;质量是超声的生命,超声人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质量的同时,要主动为临床提供服务,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可靠、更安全、更便捷的辅助诊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我们愿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充实专业知识,发展新领域技术。“几十年风风雨雨超声结出丰硕果!几辈人勤勤恳恳杭州盛开灿烂花!”我们明年杭州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